书籍 黄河十四走的封面

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

出版时间

2018-06-30

ISBN

9787559808509

评分

★★★★★
书籍介绍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美术系,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是徐悲鸿的学生、徐冰的老师,他是80年代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第一人——杨先让。

4年,他14次带领队伍走进黄河流域,足迹遍布8省区,汇集近千张图片,整理出20多万字的文本,一心搜集失落的民艺,只为追寻 中华文明的根。

《黄河十四走》,一部让黄永玉叹为观止的书!

黄永玉、陈丹青、吕胜中、林海音撰文推荐!

台湾汉声首次原版授权,简体版《黄河十四走》经典重现!

——————————

【名家推荐】

《黄河十四走》点明了研究民间艺术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法,是一个铁打的、无限远大的可能性。

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黄永玉

《黄河十四走》是90年代,也是此前半个世纪中国最为周正而用心的民间艺术图文集,其内容和体裁,介于田野调查、文本分类、历史综述、美学阐发之间。每一页图文背后,都可见先让老师的雄心。

——陈丹青

《黄河十四走》是迄今为止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田野调查最辉煌的,也是今后难再出现的独一无二的成果。

——吕胜中

——————————

【内容简介】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80年代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 11 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杨先让文集》《徐悲鸿》《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杨阳,1957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会员。

目录
作者序——因缘与选择
黄河十四走地图
黄河十四走进程表
第一章 黄河考察前奏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建议读台湾汉声版本
慢慢走,慢慢看。
下去得早还是能见到真东西,虽然“央”字头的介绍信们已经开始不好使,甚至让作者不时抓狂——但是,今天再“走”走看?
【藏书阁打卡】【2019016】内容没得说,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真让人大开眼界,不禁感慨中华民族民艺的博大精深,妥妥地涨知识。那个年代,交通通讯不便的情况下,耗费如此心力,对民间艺术进行考察,艰辛自不必说。但可能是家庭出身的关系,杨先让对民间艺术未能固守传统表现了过分的惋惜,对金钱带给农村的改变表示了些许的嫌弃,未能理解这些变化,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疏离感。 看到腰鼓的内容,想起来自己小时候也会打,现在却忘干净了,其实也挺唏嘘。 内容瑕不掩瑜,但装帧实在不能忍,1、连页未切边,关键切开以后里面两页均为空白,感觉纯粹是为了圈钱才做如此设计,本来可以省下一半的纸张。2、排版惨不忍睹,一页上同样的内容,能变换四五种字体,看得莫名其妙。
排版差强人意
内容很棒。排版很差。
记录了作者十四次黄河流域各地的民俗文化采集经历,从心里佩服老一辈的文化人。日记和记录互相穿插,很好读。除了民俗,还讲述了作者的心情和想法,其中一些很有时代特色。
黄永玉的前言…宝鸡的人鱼绣片…一群质朴的民间艺术家,住四五个人一间的卧房已如同住进天堂…
引以为傲的收藏之一,外国朋友问起藏书时心里最先想到的一套。
要了老命了,竖排文字我真的看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