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的封面

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

黄宗智

出版时间

2020-04-30

ISBN

9787559812551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左右两大经典理论的论析和预期,在一定程度上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我们需要从中国新型小农经济的悖论实际出发,重新建构符合实际而又适用于今天中国的小农经济理论。其中关键在于摆脱来自两大经典理论的错误认识和预期,从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际出发,认识到并尊重小农户的主体性,将其适当置于中国新型农业理论和政策的核心。如此,既可以解决社会不公和社区面临的危机问题,也可以更好地为小农户和消费者服务,更可以扩大内需,为中国农业和经济整体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本书是作者在已出三本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主要关注点:一是说明中国农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当中至为关键的“新农业”革命及其特点。二是根据中国的经验实际来论析现有关于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目的在于说明部分西方理论的误区和盲点,也在于介绍与它们不同的、比较符合中国经验实际的农业经济理论,并对中国“新型的小农经济”的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三是立足于中国实践的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农业发展三大主要模式的利与弊,进而提出有关学术性的思考和具体建议。

黄宗智,1940年生,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Above Scale),2004年荣休。先后担任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rn China(1975年至今)创刊编辑,《中国乡村研究》(2003年至今)与国际版Rural China(2010年至今)创刊编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农村社会经济史领域——《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英文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英文版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以及最新出版的《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法律史领域——《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

(展开全部)

目录
总 序 探寻扎根于(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编 新型农业革命与相关理论
第二章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20——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野
第三章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对错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期待第三卷,本卷大豆章很有意思
很多论文是以前发表过的,虽然不全认同,但起码提供了很多思路
“本书是作者在已出三本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主要关注点:一是说明中国农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当中至为关键的“新农业”革命及其特点。二是根据中国的经验实际来论析现有关于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目的在于说明部分西方理论的误区和盲点,也在于介绍与它们不同的、比较符合中国经验实际的农业经济理论,并对中国“新型的小农经济”的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三是立足于中国实践的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农业发展三大主要模式的利与弊,进而提出有关学术性的思考和具体建议。”
黄宗智教授的“看家领域”——中国的小农经济研究。从明清以来小农经济“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内卷化”困境,到改革以来“隐性的农业革命”,黄宗智教授致力于探寻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两部抗鼎之作的后续思考,《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以对中国现实的关怀为主轴,以中国新型的农业革命为基点,立足中国小农经济的历史与实际,探寻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出路和符合中国农业实际的长远发展道路。本书所收的文章,皆为黄老师近些年的思考与研究,大多已发表在《开放时代》杂志上,但纳入本书时,黄老师重新进行了编排,对部分文章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尤其是黄老师利用2016年最新公布的全国农业调查数据,对之前研究的部分数据和结论进行了订正。
受益颇多。舒尔茨被喷得一文不值。
PDF
去年暑假,看了大半,全然忘却,重读导言、、
“规模化”是否一定是正确的?起码在主流舆论场中,欧美的高度机械化的大农场才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模式,国内的话以新疆、东北及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这种模式的大型农业,在新闻媒体中也备受关注。但如作者所说,“农业的人地关系基本是给定的自然条件,而不是由市场机制配置来决定的”,所以对中国来说,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均土地少,一味照搬欧美的农业发展模式是错误的。此外,小农户在面对市场中话语权较弱,受关注较少,这也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诚然大农业大项目容易做出成绩,但民生问题更加重要。 PS:就农产品流通销售来讲,分配机制还是有问题的。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可以说农村和农民一直是在奉献的。
是一本论文合集,里面多次强调了作者的观点:中国可借鉴东亚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合作社发展模式,走新型小农经济的道路,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纵向一体化结构,来解决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而不是过分追求规模化、集约化的美国模式。作者还提出农业生产领域内卷化的概念,鞭辟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