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存在与时间》读本的封面

《存在与时间》读本

[德] 马丁·海德格尔 原著

出版时间

2019-04-30

ISBN

9787559814487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从此时此地起,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已经开始,你可以说自己正处在它的起点。”这是《存在与时间》1927年出版后所获的一个评价。作者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蕞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堪称哲人中的哲人。《存在与时间》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存在”问题。

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

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他在改写过程中,力图尽量减少文字上人为的困难,而尽少伤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为达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初衷——“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读者能贯通阅读的本子”。

目录
【新版序】
【序言】
导论 存在意义问题概述
第一章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第一节 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还是没进去,也许是心态有点急躁,中间一部分排列的中文使我抓狂。对一些名词的称谓存疑。必须要再读的,尤其是后几章。
先看读本,再钻译文。陈嘉映的编文流畅清晰到让人哭泣!
陈嘉映在序言中说:“这个读本篇幅缩小了一半多,我相信内容极少损失,理路反而更加显豁。原文简明紧凑的,改动就较小,原文重复拖沓的,改动就较多。原著很多文句、段落不断重复,是故,越往后,删削的就越多。改写依据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而非对这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本身的理解。我对哲学问题的一般理解当会有影响,但我试图把这种影响减低到最小限度,只在很少几处做谨慎的发挥。有些句子甚至段落做了前后调整,有时是为了照顾改写后的通顺连贯,也有时是为了加强逻辑联系。” 不过“这是个读本,读本里多数句子不是严格的译文,不可作为海德格尔著作的译文来引用。读本不能代替译本,就像译本不能代替原著。一般读者应能通过这个读本大致了解《存在与时间》,这时再读译本,就比较容易读懂。” 亲测好读,一口气两天翻完了,有信心读译本了!!!
高考出分后两小时,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激动得要落泪。从最平实的生活经验中,带出最真诚的道理。
解读清晰明了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 还是多少觉得有些枯燥
哲学来自生命经验的回响。 👆🏿是我读此书最大的感受。 本在细雨中散步,当读到关于“良心”的段落,忍不住振臂感受整个存在而雀跃不已,一路小跑去到维港边看潮涨。 当我已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默认良心的惩罚是才是有效时,随之而来的疑问就是良心从何而来? 今晚读到海德格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在无家可归的根基处现身的此在就是良知呼声的呼唤者。” 我是从原典折回来到读本的,读海德格尔最大的障碍就在他语言风格,陈嘉映为山开道为水架桥……不让一般读者被语言劝退,增强对原典的好奇,作为读本,它很好的。
读之无益,弃之可惜,编选的用心是好的,可是读这样一个“读本”的功夫不如直接读《存在与时间》原书了
戳进这本书发现已读只有300多人,我以为我眼睛瞎掉了?还是版次搞错了??非常难以置信。但是随便搜一搜,除了福柯的几本名著过万,竟然大多数“已读”三位数。我感觉对世界存在一些误解,内心秩序坍塌了……
一边读,一边想: 他是经由怎样的途径想到了这些,然后又是怎样一句一句写下来的? 居然看下来了,带着些许迷惑,也带着些许的醍醐灌顶 还会再翻开
了解了一些海德格尔概念,产生了小小兴趣和大大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