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历史的原声的封面

历史的原声

桑兵

出版时间

2020-04-01

ISBN

9787559827357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最新学术研究的文章结集,着眼于思想概念史,是努力承接前贤、续写辛亥历史的第三本书,与之前出版的《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1911—1912)》以及《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一起,作为对清季民元重大历史转折重新审视的结果,同时构成尝试续写大历史的开端。作者希望从不同层面努力深化对辛亥民元历史大变动的认识。贯通各类新旧材料,订正重大史事的错误,澄清学界坊间的各种彼此歧异的说法,避免随心所欲甚至别有用心的解读,扩展视野,关注以往大历史较为忽视的人事。 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新审视既有研究和文本史事,叙述清季民国时期“共和”在近代中国的演进,将“共和”作为一个名词,以之为对象,进行概念史研究。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辛亥时期“汉奸”指称的转义及其使用为主题,进一步耙梳史料,重现史事,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历史本相及发展进程,进而依据历史实事把握相关概念及其演化。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出版有《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等专著。主编有《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目录
倾听历史: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
一 史与论
二 史料与史观之分
三 文白与史论
四 倾听历史的原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对共和,民主,汉奸等词语在近代浮沉变化的细微考究。
通过词义的变化爬梳观念的变迁。说实话,桑兵的书很对我的胃口,旧词变迁史,其实可以写少点
主要看的汉奸部分
读得第二本桑兵的书,桑的文笔依旧很好。此书不仅涉及观念的变迁,还将政治、社会等诸多层面勾连在一起,看似是思想观念史之作,事实却是清季民元之时的世运沉浮。在读到晚清共和君宪论战沸沸扬扬,最终却定于项城之手时,颇感知识分子的无奈。另外,对梁启超共和到君宪再融入共和的转变比较感兴趣。
这是桑兵先生众多论文集当中的新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关于“共和”的讨论,学界已经成熟,但是下篇关于“汉奸”概念的转换,尤其是最初这个词汇出现在明清之际,之后向中外关系中“忠奸关系”的转变,被桑兵先生系统梳理、举例,并加以分析,是本书的点睛之笔。
逻辑混乱+引用部分几乎占去全书接近百分之七十,衔接段作者自己的评语简直不知所云,排版也是看的挺累的,桑兵后期的书真的没法看 @2022-05-14 20:33:28
「漢奸」這部分的談論,對於自己的研究有啟發意義。
光看绪言还以为会有多精道,结果对史论、史料之差异,无非是想强调史料在运用中与论的割裂。然而在呈诸文章时,以我所见,却是大段大段的引用,再做高中式的阅读理解,殊不可解,亦乏味。
钱穆曾主张“于客观中求实证,通览全史而觅取其动态”,而近现代史家,大多则偏于“史料”或“史观”,本书长于文论整理,尤其是考证“共和”与“汉奸”两词的流变,梁任公舌战群儒,力证国人不适用共和体制,“汉奸”成为一张画符,随需要张贴。本国历史上,政治上的“稳”和思想上的“乱”,是否不可得兼?
“我想读这本书 2020-05-02” 今改標“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