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告别施舍的封面

告别施舍

[英] 格里高利·克拉克

出版时间

2020-06-30

ISBN

9787559828538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然而,我们也应回顾历史,了解过去的经济模式和社会变迁。本书通过追溯历史,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经济现象,并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简介
格里高利·克拉克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史学家,出生于1957年苏格兰,毕业于剑桥大学,主修经济学与哲学,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史教授兼系主任。他的研究专注于“长时期”的经济增长与国家财富,主要研究英国与印度。著有《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和《父酬者:姓氏、阶级与社会的不流动》等著作。此外,洪世民担任其作品的译者,毕业于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专职翻译。
推荐理由
《告别施舍》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公元1800年以前及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历史,揭示了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社会结构以及制度变迁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水平和发展。作者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详尽分析,探讨了马尔萨斯经济理论、工业革命、全球化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我们理解现代经济体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于对经济史、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知识性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经济史、社会发展、全球化感兴趣的读者
历史爱好者
希望了解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影响的人士
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
对人类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 一 章 绪论 十五页的世界经济史
第一部 马尔萨斯陷阱:公元 1800 年前的经济生活
第 二 章 马尔萨斯经济的逻辑
第 三 章 生活水准
第 四 章 生育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相比于《枪炮、病菌和钢铁》《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本书希望在地理和制度之外提出另一种视角。作者充分展示了,大历史叙述者与西方中心主义结合之后,会形成怎样的叙事笔触。结论主要指向文化和基因,作者的论证能力还是存在局限。此书不宜作为入门读物,而是读完周边书目之后的拓展阅读。是日凌晨读完于中关新园。
此书强调文化、人力资本以及型塑两者的演化路径(自然、社会或两者交织等等)对族群、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绩效至关重要;作者一贯认为这些比制度重要,早年研究印度的论文就显露了。书中隐含了基因决定的色彩,作者后一本研究社会流动的专著这种倾向则更加明显;同时也蕴含一种对目下的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全球普遍富裕的悲观看法,因为演化路径依赖导致的差异很难克服;在一个油管上的视频连线采访里,作者说他计划的下一本书叫Dystopia,大概就是这个主题。这次引进台版是好事,翻译的非常流畅;之前大陆中信引进的那一版,股民体的书名就是渣翻警告。
作者的一路追溯并且看似疯狂的结论,只是为了告诉我们一点,资本主义用什么逻辑解释了自己的发展和掩盖他们创造的不公。并且仍在用这个不公的规则,继续推行着他们的文明。
1860,这个问题的确是我非常想知道的,书里把马尔萨斯陷阱阐述的更清楚,但究竟如何跃入工业革命的,其实没非常确定的答案。另外,对中国的理解比较肤浅,并且有深深的欧洲,特别是英国中心论的倾向,这点小气了。
本书暴论很多,有些数据似乎不大经得起推敲。之所以打四星,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一种违背通常框架的刺激感,当然,这些暴论主要集中在第一部分“马尔萨斯经济体”的部分,到了第二第三部分,主体内容就比较熟悉了。克拉克的视角集中于生产效率和人力资本,对制度决定论颇有微词,以至于我略怀疑他的暴论是一种反讽。反过来说,如果对其他经济史材料不熟悉,阅读本书其实并不友善。适合有一定积累的读者,不推荐给入门用户。
暑假前偶然看的,没记住书的名字,只记住了一些论点。越坏的状况比如死亡、瘟疫,活着的人生活质量越高。情况越好,生活质量反而会糟糕。但是我被说服了。总之,人越少越好。而科学总是违背直觉。
虽然作者论述大历史过程选取的变量可能和我们的认知有些差别,但也给出自己独特的解读思路和研究方法,让人耳目一新。最大的问题大概就在于论述过程并不能完全解释其他变量不重要的原因,选取变量的影响关系使用的公式和数据基础也不那么让人信服。不过搭配其他大历史的作品聆听大家们的讨论也是很有意思。
1.用债券利率说明资本唾手可得好扯淡(又不是什么公司都能去发债券);2.忽略政治、战争影响(一个国家如果天天打仗,怎么可能搞经济)3.不过贫困国家劳动力不行这个到真不知道(不行的原因不知道是啥,说不定是基础设施不行,总断电啥的,不一定是工人不行)
第一部分关于马尔萨斯时代写的很不错,由浅入深,简单易懂。第二部分叙述了工业时代的增长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就已经有苗头。不同国家在人口变化和识字率的不同。第三部分提出了不同社会人民在工作效率上的差异是引起社会间财富差异的原因。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