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梦室的封面

梦室

(美) 大卫·林奇

出版时间

2020-08-01

ISBN

9787559828729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1、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得主,好莱坞鬼才导演——大卫·林奇首部自传。

*

从绘画开启艺术生涯,由画布走向银幕,身兼导演、编剧、制作人、画家、音乐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屹立影坛半世纪。从第一部电影被戛纳拒绝,到变成戛纳常客,再到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曾三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也拍过被称为“年度最烂影片”的《沙丘》;他游走于电影工业之外,离群索居,特立独行——在好莱坞,没有哪个电影导演像大卫·林奇一样,既备受赞誉又饱受争议,既令人眩晕又让人神迷。

*

2、独家呈现的“双音轨”传记——林奇本人自述+事业伙伴、真朋挚友、亲密家人的一手访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洞见大卫·林奇的私人生活与艺术生涯。

*

在美国电影学院的马厩中拍出第一部电影,为了筹集资金而送报纸,用捡来的木头盖工作室;从不匮乏的爱情,难以维系...

(展开全部)

目录
前言
美国牧歌
艺术生活
微笑的尸袋
斯派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犹记得看<Twin Peaks>时感受,不是很理解,也不是常见的电视剧拍摄和表达方式,但仍莫名被深深吸引。初看会觉得怪,黑暗怪异的情节,日常的细节,出乎意料的角色和表演,幽默,奇思怪想,如此多复杂的元素竟然和谐,不,甚至是完美地搭配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提升,让人着迷。书中扮演警长的罗伯特·福斯特说的一段话很好地说明了他的风格: “人们都知道有些事情是永恒的,它不关乎名望,不关乎财产,甚至不关乎天上的星辰;我们骨子里知道有些东西是永恒的,它们和人性相关。大卫做的事情,回应的都是更高层次的东西,也许就是永恒的入口,因为他让我们寻找的,是自身内部通往永恒的东西。” 看不懂也罢,毕竟书里说:“它是用于欣赏的艺术品,不是供人解读的。”
读的过程总想放下书去写点什么,甚至有种能写好多的那种感觉,激发创作欲并能成功的的那种感觉。林奇的魅力,做事情会坚持到底,不出卖自己只会死一次。随时写下来,故事也许就会逐渐成型。能学到很多优秀的品质。绝顶优秀。如果有一个朋友是这样的人那简直太棒了,既然没有就让自己成为成为这么棒的绝顶优秀的人。
真的是乏味又无趣,完全是粉丝之书。论文笔可能只有《侯麦传》能与之一战,跟后者一样,有趣或有参考的段落大都是引文,抑或是有关传主以外的人物之种种,感觉给超过三星的都是林奇的铁粉
大卫的讨喜,让很多人愿意帮助他。本身也是成为导演的不可获取的特质吧。正因为人格魅力大才会有很多情感经历,但又能掌握好度,回归于家庭,在不拍片的时候独自一人打磨剧本,而那几年沉浸在暗黑绘画风格里的经历亦使得他对色彩和人物形象的训练,即一种直觉。直觉很重要,强大到看到人物的出现就能立刻感知到对应故事的需要,不需要过多的试演,简短的台词练习就知道适不适合。大卫的头发造型真酷炫,看一眼照片就迷上了。阅读才知美国普遍结婚早,也就没有圆满的概念,反而是不断在尝试,谁也不能保证一次就很匹配。
“现在我们只是在为人工作。我们拍到了月光和美人,这就够了。”
202223:这本传记最大的特点自然是一前一后的“双音轨”写作模式,它先由克里斯汀·麦肯纳以传统传记的写作方法完成章节,再由大卫·林奇本人进行修改和补充。这就使得这本书既有他者的第三方阐述,又有传主的自我主观审视,成为了大卫·林奇与其自传之间的对话——话说一位不止于电影的全能艺术家。他人的讲述,逃脱不了场面话的束缚,因而大卫·林奇的自述就变得更为关键,那必须是足够坦诚、足够果敢、足够彻底的书写。大卫·林奇并不讳言,所以音轨的后半段要比前半段来得有趣。
看着书里的林奇,听着他的音乐,看着他的电影,在看看现在依然活跃在油管的他,如此真实。 相比于议论他的身份定位,应该关注他手头的作品。 无需赋予他任何标签和抬头,这是一个从梦室中走出来的人,也注定走入其他人的梦中。
忽然发现我的读物竟然和上小学的C少一样 看来毕业之后还得加倍学习嗝
他非常快乐
看到他有个朋友叫Gordon,还有个朋友叫Bobby忍不住笑出声,原来大卫·林奇的电影也是来自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