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贾樟柯的世界的封面

贾樟柯的世界

[法] 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 Frodon)

出版时间

2020-12-31

ISBN

9787559833013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在光影交错的艺术殿堂里,有一位导演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人文关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社会画卷。他就是贾樟柯,一个用镜头记录时代脉搏、探索个体命运的电影诗人。《贾樟柯的世界》邀请你一同踏上这场视觉与心灵的旅程,感受中国社会的激荡变迁,体验电影艺术的力量。
作者简介
让–米歇尔•付东,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是一位享誉国际的电影评论家和电影历史学者。他曾经主持《世界报》的电影版块,并担任过《电影手册》的主编,现为Slate.fr网站的供稿人。在教育领域,他在巴黎政治学院及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任教。付东博士撰写了多部关于电影研究的书籍,包括《民族映像》、《伍迪•艾伦谈话录》和《论侯孝贤》等,在中国电影、纳粹时期电影以及法国现代电影等多个领域有深入探讨。他的作品如《罗伯特•布列松》、《杨德昌的电影世界》和《阿萨亚斯谈阿萨亚斯》,展现了他在电影理论与批评上的卓越贡献。付东博士还对电影的功能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其著作《电影做什么?》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孔潜,则是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目前在南京师范大学法语系任教。他的学术专著《司汤达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法文版)已出版,并且翻译了多部作品,如《舞台音乐》、《爱的宝藏》和《加缪书店》等,其中他在2019年凭借译作荣获傅雷翻译出版奖新人奖。
推荐理由
《贾樟柯的世界》一书深入剖析了中国当代著名导演贾樟柯的电影艺术与创作历程,揭示了他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美学视角捕捉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本书不仅对贾樟柯的作品进行了详尽解读,还探讨了他的电影哲学以及受到的国内外文化影响。对于电影爱好者、研究者以及对中国社会变革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它引领读者走进贾樟柯的影像世界,理解中国当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当代电影有兴趣的研究者和影迷
希望了解社会变革背景下艺术表现形式的读者
对导演创作过程和电影美学有探索欲望的人群
对贾樟柯作品或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着迷的观众。
书籍脑图
目录
序 1
超越前代 7
[访谈]
贾樟柯说…………..23
关于《山河故人》…………..12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的边城,我的国》看第三遍,依然为贾樟柯的文笔所倾倒。作品和植物一样,都是需要水的,这水不仅仅是泪水,也是代故乡、时代、人的发声倾注的血水。羡慕贾导敏锐的感受力和天才般的表达,让我们不会忘记官方话语之外社会的另一面。
用贾樟柯的同学徐皓峰老师的话说:“因为我们(贾樟柯、娄烨和王小帅)是同一个带班老师,郑洞天老师,郑洞天老师这一代他是受法国电影的洗礼,所以我们是从老师和师兄那一代研究的就是我如何用影像来表达现实,不单是反映现实,而且是要用电影的特质去表达它。谁对现实有表达力,同学们就钦佩谁,谁就拥有影响力。”这本由法文翻译过来的贾樟柯电影专著就是影响力最好的体现。
科长的访谈部分、合作者访谈部分是本书主要价值所在,虽然和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重合的内容较多。影评部分有一种脱节的尴尬,也许在电影方面过度的专业,会影响付东真正从文学性的角度去理解、进入贾樟柯的世界;于是,这本书并没有从影评人的角度给我带来更多的新鲜认知。至于科长自述的部分,我真的对他太熟悉了——不是了解所有作品细节的那种熟悉,而是对他所思所想的熟悉,只要看他的文字、听他说的话,我就觉得有无限的亲切感和120%的理解度(笔芯)。
外国人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还是隔靴搔痒,倒不是不好,就是没挠在包上,更别提在包上摁十字了。
付东认证就等于法国认证 也就是第一人 这个荣誉以前是侯孝贤和杨德昌双骄 如今给了贾科长 算起来也是因为贾科长是一个极为平衡并且善于沟通的人 并且自始至终地把握时代脉搏 被视为法国电影文化系列的坚定盟友 这本书更多是访谈 占了四分之三 文本分析虽然在理但没有侯杨的丰富 有点像矮子里拔将军吧 翻译还是有点不靠谱 不怎么懂电影 出了些明显错误
始终背负着故乡和对国家时代的罕见自觉 总在关心大量“其余”的人
读的是一本毛边儿,一边拿把手工刀一边读的。大段大段的对谈采访,轻描淡写的评论,还有两篇贾想里的文章,总感觉不够用心,后面有采访录音剪辑摄影老师的片段,就当拓展知识了。
这个翻译看得我头疼
科长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他的电影抽离了一种现实的艺术性,他不用悲悯天人的眼光看待现实,他不矫揉造作,反而赋予其一种深情。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代,他是伟大的记录者,但是说伟大又好像不够确切,他是一位实干家,电影是艺术又不只是艺术。在中国的电影环境中,去调和去表达,愿意承担起去做电影节等等一系列事情。这也是俞羽喜欢的导演,和俞羽在一起早些时候推荐的就有《站台》。
“我们曾经想过和做过的,必然漫开,渐渐地淡了,像泼在石头上的牛奶。”像保存牛奶一样保存民族的思想和行动的痕迹,在痕迹被抹去的时候重新找回它们,当痕迹消失的时候召唤它们,懂得它们的短暂和重要:这就是贾樟柯的电影所珍视的。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