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日本建筑中,流淌着“日本的国家意识”。从世博到奥运,从天皇系谱到民众关照,每个日本象征性建筑的背后,都是有关“日本特质”的争论。奥运场馆、国会议事堂、皇居等备受瞩目的国家项目,规划建造时都会回望关照伊势神宫、桂离宫等传统建筑,这体现的恰恰是民族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生相克的纠缠。
建筑中的“日本性”是怎样一步步建构并不断转变的?
穿梭于一个个建筑大师与一次次理论浪潮中,在西方现代性与地域传统互动碰撞的图景里,找到日本建筑被世界认可的答案。
本书不是简单地按历史顺序梳理具体事件以还原客观的“建筑史”,而是一场对“什么是日本建筑”的深度考问。
***
【编辑推荐】
1、高密度知识+大视野书写,一部价值含量极高的深度著作
什么建筑能代表日本?
为何日本建筑家的作品能够征服世界?
建筑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如何凸显国家性与民族性?
本书瞄准日本上百处象征性建筑,深度剖析战后日本建筑特质,探讨建筑与民族、国家的紧密关系。
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或梳理日本建筑物,而是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将叙述时间锁定在“战后”,将讨论重点放在“传统”与“现代”在建筑领域的呈现上。可以说,本书以建筑为切片,联结民族传统旨趣与西方现代性,从中一窥日本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
中国建筑同样纠缠于“西方现代性”与“地域传统”之中,本书同样对此有所回应,可为读者提供极具启发的参考意义。
2、上百处著名建筑插图+无数建筑大师,一卷内涵丰富的日本建筑地图
伊势神宫、桂离宫、日光东照宫、出云大社、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广岛和平纪念馆、太阳之塔、原爆堂……
岸田日出刀、丹下健三、坂仓准三、冈本太郎、白井晟一、黑川纪章……
本书从轰动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奥运会场馆建设谈起,围绕日本近现代建筑的“日本性”,以“传统”和“现代”为轴,深入肌理地剖析了日本上百处著名建筑。
这些建筑,连同纷纷登场的多位日本建筑大师,以及伴随而来的一次次建筑界理论思潮,都被作者用“日本性”串联起来,顺着这条线索阅读,如徐徐展开长卷,读者将逐渐体会到建筑背后的日本精髓。
3、小书不“小”,一趟全方位、有深度的日本建筑之旅
本书采用32开小开本,轻便小巧易携带;精选优质内文纸,阅读手感舒适。
全书共10个章节,每章都是一个独特视角,从奥运会体育场、世博会场馆,到皇居、国会议事堂,大到国家项目建设,小到屋顶上的一砖一瓦,既有经纬纵横历史,又有切入核心的观点,更兼有丰富的文化解读,帮助读者在纵览日本建筑之际,获得专业的、深度的、高价值的阅读体验。
无论你是日本爱好者,还是建筑爱好者,抑或只是想要寻找干货满满没有水分的日本建筑相关知识,这本书都将是一部令你视野大开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