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通俗生动的中国现代思想史,以时间为线,故事为引,书写现代中国的危局与变局,呈现思想流变的继承与革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通俗生动的中国现代思想史。书中以故事为引,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传奇故事作为基本叙事线,生动再现一批文化大师和一群热血青年的真实形象,勾勒出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又以时间为线索,贯穿1911年至1949年几乎所有的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将对思想学说的分析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相结合,书写现代中国的危局与变局,呈现思想流变的继承与革新。书中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现实关怀,对于我们冷静思考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别有助益。
本书讨论了晚清士人对世界形势的认知、从清末到民初各种关于中国政治与经济建设的设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学说,以及儒学与学术中国化的问题等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不容忽视的内容。同时,也与今年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里提到的人和事相关,透过本书,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剧中所描述的那些历史片段。
【本书看点】
1.以故事为引,生动再现一批文化大师和一群热血青年的真实形象。本书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勾勒出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解读“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意味着什么,什么才是名副其实的“觉醒”?
2.以时间为线,书写现代中国的危局与变局。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贯穿1911年至1949年几乎所有的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将对思想学说的分析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相结合,呈现更为完整的历史景象,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现代中国的内部问题。
3.史料详实,还原时代的风貌。作者具有宏大的史观,同时钟情于历史细节,书中人事皆有据可考,且行文流畅,试图还原时代风貌,让读者有种历史的亲临感。
4.重新审视晚清士人的“开眼看世界”。随着今天中国与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更需要从新的实践出发,重新认识、辨析各种曾经流行于世的思想学说。书中所讨论的问题与对象,对于我们冷静思考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大有助益。
5.一次大胆的学术尝试。本书立足于中国实际,而不是奉源西方的一些名词、观念、想法、理论,对西方学界的一些话语表达体系进行审视,试图建立起与我国实际相互契合的自己的话语表达体系。
【编辑推荐】
本书创作于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作者居家期间,网上各种言论纷涌,文化、思想的冲击尤为激烈,其中部分言论虽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怀,却略显幼稚,缺乏深具理论素养的剖析和把握。在这急剧变化的时代,作为一名学者,作者认为,我们不仅应“开眼看世界”,还要明确“我们该如何看世界,如何从看世界中反观中国现状”。回望历史,关照现实,只有如此,才能回答“我是谁,我属于哪里,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一时代问题。
因此,本书内容大多为对安邦济世之道的探讨,所讨论的问题与对象,往往关系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实感非常强。很大程度上,谈论这些思想史的内容,就是在谈论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
此外,本书正同热播大剧《觉醒年代》的内容相互呼应,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致力于厘清晚清一代与五四一代之间的复杂关系,进一步解读“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意味着什么,什么才是名副其实的“觉醒”?
【名家推荐】
蒙文通先生曾把读史比作观水于长江,“浩浩长江,波涛万里,须能把握住它的几个大转折处,就能把长江说个大概”。这番话代表了中国史学研究的另一种传统,它不同于今天主流的琐碎史实考据研究,而强调宏观地把握历史脉络,探究人群之盛衰、文明之兴替。王锐的《中国现代思想史十讲》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如他所说,史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分析时势变迁中的政治兴衰得失之上”。思想史同样不能回避反帝反封建、民族独立与现代化这些中国近代史的宏观主题。王锐正是在这个尺度下思考如何在声势滔天的欧化风潮下,为中国文化争得一席之地;如何在群众的立场上,为中国传统刷垢磨光。该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现实关怀,对于我们冷静思考今天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别有助益。
———傅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思想是一个动词。思想的历史,是行动的历史,是道路的历史。过去一百多年的道路所通向的是非成败,需要今天的我们“时时上征,时时反顾”,这不仅是为了回应重建民族自信的时代召唤,还是为了向面目日益模糊的现代世界呈现一幅百折不挠地践履文明大义的豪迈图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现代思想史十讲》让纷繁复杂的思想轨迹获得了明确的方向,让攸关天下大势的众声喧哗最终共鸣为对国家和人民的道义担当。在这个意义上,讲述变动不居的历史,恰恰意味着讲述永恒不变的人心。
——冯庆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讲师
王锐,祖籍河北省秦皇岛市,1987年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本科、硕士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术史、政治史。出版《探索“良政”:章太炎思想论集》《自国自心:章太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更生》《新旧之辨:章太炎学行论》《章太炎晚年学术思想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