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的封面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

[日] 中平卓马

出版时间

2021-06-01

ISBN

9787559837868

评分

★★★★★
书籍介绍
◆“变成相机的男人”:《Provoke 挑衅》创刊人、森山大道“最爱的宿敌”,摄影的思想者与实干家如何用人生回应摄影的意义。 ◆“阅后即焚”:是什么,让中平卓马宣布与摄影决裂,将自己的所有摄影作品烧光?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推翻自己的激进宣言,风格秀异的摄影写作。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是日本传奇摄影师中平卓马的摄影评论集,共35篇。书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摄影创作者都必须面对的困境——我们如何透过照片逼近真实?同时,作者也通过书名逼迫摄影与自我表现的关系,照片如果不是传达作者的意旨,那照片是什么?按下快门,一切因此结束。 中平卓马,摄影家,摄影评论家。1938年生于东京,1958年进入东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就读。毕业进入《现代之眼》担任编辑,1968年与高梨丰、多木浩二共同创办摄影同人志《挑衅》,对日本战后摄影产生重大影响。1970年出版摄影集《为了该有的语言》,翌年参加巴黎青年双年展。 1973年发表评论集《为什么,是植物图鉴》,宣布与摄影决裂,这本本也宣告他与《挑衅》时代的自己彻底诀别。在这本书出版之后,中平卓马将自己此前所有的摄影作品烧光。 1976年与筱山纪信于《朝日相机》共同连载《决斗写真论》。1977年,因酒精中毒紧急送医,造成逆行性记忆丧失。此后,摄影遂成中平卓马作息般的生理行为,每天外出拍照,被称“变成相机的男人”。2015年,因肺炎在横滨市某医院去世,享年77岁。
目录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
第一章 连续不断的视觉掠夺
记录这种幻影
平面图像幻想论
当代艺术的疲敝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原以为是一本日本摄影师教授如何拍摄静物照片的攻略,后来发现本书实则为日本摄影师中平卓马的摄影理论评论集,虽然是日本口袋书的排印风格,但是内容却每篇都能发人深思。中平卓马指出影像具有这样一种控制效果,即从无意识地直接发动的行为,最终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甚至连道德伦理,被限制观看影像的我们的意识方向都能够决定,影像就是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事实;另一个事实就是,影像并非简单地因为这是拍摄到的现实意义就可以成立的,而是它自己独立出去,转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意义的礼拜物。在这里,“被组装的现实”远远地超出了这个范围,能够逐渐地培养出另一个具有自己新意的现实。那么,重要的是,在那个时候,认为这些影像归根到底是实际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记录这种存在于传播者与接受者双方的沉默之中的共同幻想,才让这成为可能。
随身携带常读小书,书感太棒。
摄影若有练级之道,此书将你打回原形。39.90元,太便宜了。
中平卓马、森山大道、荒木经惟、藤原新也……他们是日本的另外一个维度,叛逆不羁、激进挑衅,是不同于工匠精神、细节迷恋的另外一个日本。心灵和肉体都无处安放的躁动青春、终日彷徨街头的拍摄、在酒精的浸泡中不眠不休地讨论艺术,这就是这拨人的青年时代。 他们是健康、有序、优雅、格调、人文关怀……一切中产气质的对立面。
斑驳光影间,思绪飞扬,数年间作者的评论汇编,碎片式的输出,虚拟现实,谈东谈西,于我而言还是无法形成光影世界整体的清晰的影像,大概是摄影家的眼中世界太过缤纷了吧。(一本摄影影像评论集没有一张图片就很离谱,还要我脑补?关键那么多电影我也没看过,咋脑咋补)
是文库本~
摄影是为了让存在的事物成立,而非创造世界的拟态,构建权力的话语。Btw,读起来有点绕。
很难去真正进入的文字,偏激且情绪化。
中平卓马的影像哲学~
并不轻松的口袋本。纪念碑机械复制时代的工艺大众新闻是被资本主义权力渗透的伪装的被选择的第二现实幻影,观众是在被塑造强化认知制度化组织化。真实肯定不是存在于着意修饰的语言中不如说恰恰存于那些有点陈腐的陈腔滥调中。拟人论将人与自然投射上看似脉脉温情的眼神并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维持现状与推出革命乌托邦都是躲入预定和谐还是权力的扩散。照相机对现实布下一张罗网这张网必须要有充分的意向性日常放入写作便是非日常的体现。重复的行为会变得有名。记录每个人的内在精神出发生命的每一次记录图鉴是并置justapostition。电影不过是通往现实的桥梁谨慎地停留在指示现实的符号上。新艺术应该建立在人与人之为人这种呐喊的张力中。表现-无限的超越,抽离现实截面浮现它向现实抛出问号并大胆对世界和自我批评。恩岑斯贝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