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五代武人之文的封面

五代武人之文

柳立言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21-07-31

ISBN

9787559840127

评分

★★★★★
书籍介绍

(学者邓小南、包弼德、冨谷至、赵晶、山根直生联袂推荐。一部深入阅读墓志铭的指南与典范。)

穷尽挖掘并研究墓志碑文里的信息,为五代阶层流动、文武交流研究提供新材料,揭示隐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宦海浮沉。

【内容简介】

五代时期武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为何会出现忠而复叛的现象?是否真的像宋太祖所说的武人是社会动乱的乱源?五代是否真的“重武轻文”?宋初是否真的“重文抑武”?……揭秘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的宦海浮沉。

本书通过解读五代武人的墓志和碑铭,为五代阶层流动、文武交流研究提供新材料。书中从文人如何书写武人、武人之文事与武功、武人之后代和转型三个方面,分析解读五代武人的家庭结构、仕宦经历、上升通道、观念信仰等,探讨并重新评估了武人在五代至宋初的历史角色和地位。另外,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启发性的议题,如:认为武人对“致治” 有一定的贡献,而不只是宋太祖所说的“致乱”;武人品德和信仰是否符合儒家的严苛标准;等等。可以说,本书是从五代之“武”追溯宋代士大夫官僚制度的源流,并透过石碑和石刻这类“文”的表现加以阐释的划时代成就。

【本书亮点】

1.专业权威,名家推荐。宋史研究专家柳立言领衔编著,历史学界学者邓小南、包弼德、冨谷至、赵晶、山根直生联袂推荐。

2.利用墓志碑铭发掘出的有效信息,是研究五代社会史及阶层流动、文武交流不可或缺的史料。书中分析解读了五代武人的家庭结构、仕宦经历、上升通道、观念信仰等,探讨并重新评估了武人在五代至宋初的历史角色和地位,增加了我们对五代文武间的交流和武人的乱与治的了解。

3.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启发性的议题。如:认为武人对“致治” 有一定的贡献,而不只是宋太祖所说的“致乱”;武人品德和信仰是否符合儒家的严苛标准;等等。

4.研究方法新,授人以渔。本书采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数馒头”等科学方法,以传统的史学方法找出史料之真正重点,一起在形式上和在内容上,既揭露墓志的殊相,也表现墓主之不凡,为五代史研究提供新视角。

【编辑推荐】

五代时期武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是否真的像宋太祖所说的武人是社会动乱的乱源?

五代武人为何会出现忠而复叛的现象?五代将领与最高统治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代武人是否不能兼备吏治才能?武人们通过何种方式向文官转型?

五代武人们如何由被统治阶级上升到统治阶级,再由统治阶级基层上升到高层?

这些问题都能在《五代武人之文》找到相应的答案。本书将如剥茧抽丝、老吏断案般,循循导引,揭秘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的宦海浮沉。

【名家推荐】

碑志中的五代,考验着研究者的能力。本书自通常“无疑”处入手,以老吏断案的方式分析文本,为趋近历史实相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邓小南

墓志铭是非常重要且独特的史料,它们对群体传记学研究至关重要,并对社会与政治提供珍贵的洞见。这部墓志铭集对五代及主导此时代的武人研究具有贡献,也是深入阅读墓志铭的的指南与典范。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学系 包弼德(Peter K. Bol)

宋一统天下之后,士大夫、读书人之类的阶层在政治与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科举为基础的士大夫支配确立的时代。这样的文人统治从何而来,何以五代的武人统治会转移到士大夫社会,只有从五代武人的状态开始分析才能明白。可以说,本书是从五代之“武”追溯宋代士大夫官僚制度的源流,并透过石碑和石刻这类“文”的表现加以阐释的划时代成就。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冨谷至

本书先听取墓志的口供,再搜求旁证,质询可信性、完整性、关联性,最后作出判决,借美国法学经典之名,可谓Cases and Materials on Historical Method。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赵晶

2016年有幸参与以柳立言老师为中心的五代墓志读书会,对其严格而周到的指导风格大为惊讶。此书正是如此千锤百炼下的大作。

——日本福冈大学人文学部历史学科 山根直生

柳立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退休)。著作有《人鬼之间:宋代的巫术审判》《宋代的宗教、身分与司法》《宋代的家庭和法律》。

山口智哉: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现任台北大学助理教授。

李宗翰: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博士,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刘祥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任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韵如: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系博士,现任“中研院”史语所助研究员。

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文人如何书写武人: 文字与实相
六问孤证(赵凤) /3
数目字会说话(李存进) /27
尽在不言中(韩通、宋太祖、董氏) /5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本想给8.5,这本书首先是有学术价值的,文武观念本身是一个有意义的题目,另外材料分析也很合理,其所谓五鬼搬运,6w,都值得借鉴。有人云“巅峰”之作,我想还不至于。
墓志铭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史料价值,五代终结赵匡胤以“右文抑武”国策开启宋朝文人治天下的局面。五代频繁的战乱导致武人成为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而五代武人阶层的流动是否成为宋代科举制度大力发展,士大夫阶层成为庙堂之器的源流。正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而碑志上的内容更能见微知著,五代武人从一瞬看一生或者从一生看一瞬都饶有兴味。
读完头晕。还是有点儿意思的。
评论都说有意思,我觉得提出的都是一些常识问题啊,只不过是刻板印象导致人们忽略而已。
目前大宋史圈墓志研究的巅峰,远非个别以点头著称的金石专家可比。全书运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以史证志、碑志互证等方法,通过对系列墓志的个案剖析,进而有力质疑五代“重文轻武”的传统观点。然而,墓志文献的局限,决定其难以彻底颠覆旧论,只能是局部修正或推动发展。譬如五代士庶几乎都畏鬼敬神,笃信佛道的文武之家比比皆是,可是这点在墓志中鲜有记载。倘仅据墓志,五代岂不是“佛道衰微,鬼神退避”的儒家盛世?另外,诸如“忠孝节义”之类的观念,自古就是一种社会道德,并非儒家特有或独占,并不能据此判断儒家思想之盛衰。难道孔子出世之前,国人就不忠不孝?
还可以 讲究五代不是重武轻文 而是允文允武 打消了我一直有的成见 同时也和我一直有的五代也有门阀的观点产生了共鸣
低级错误太多了,哪怕是学生习作,教授们也不看一下吗?重点放在提出颠覆性的观点,却不能做到扎扎实实整理史料,有头重脚轻之感。
列表疏证、史学六问是比较好的操作模板,有一定借鉴意义。有关分析的谬误,@三清喵 的短评已经指出,此不赘言。昨日读过《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研究》一书,恰好可以对本书形成互补的照应。二者相成,竟有别味。每篇标题取得“文艺”,大概系出编辑手笔。
阅读本书的感受有二,其一墓志研究层面,发展到五代宋初的墓志,均可以与两种正史、笔记相对读,可以补全一个武人的整体形象,也可以通过不同史料的对读,观察各种史料背后史家的价值取向。其二柳立言团队考察的大多是从五代发迹,在北宋初期加官进爵的武将,此处相当推崇邓小南《祖宗之法》研究的影响,又在社会流动、文武交流、忠义观念层面和墓志扬善隐恶的取向四个维度加以讨论,大部分武将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是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过快,许多人忠义观念不强,武将有了军功就能完成阶级跃升,但是本身素质还有待加强,有的治军可以治国不行,有的治国可以治军太过严苛,只有让武人学文,完善文武交流才能让家族长久发展,也是在客观维度思考“杯酒释兵权”这一重大的军事决策背后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更深远层面是对唐宋变革论做一个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