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的封面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

柳立言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21-08-01

ISBN

9787559840370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学者邓小南、包弼德、冨谷至、赵晶、山根直生联袂推荐)

从墓志中看五代女性世界。让死者说话,揭示墓志碑文里面隐藏的五代家庭史

【内容简介】

五代时期的女性,有着怎样的家庭地位?本书立足32帧女性墓志碑文,结合史书等百种以上的史料,通过探讨墓志笔法与史学方法、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世变下的妇女角色,藉以观察五代至北宋社会家庭史的连续和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五代女性“男尊女卑”“无所作为”的固有认识。书中穷尽挖掘墓志碑文里的信息将成为研究家庭史和社会史不可或缺的史料,也为五代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从文人武人的妻妾、官女子、平民女子、英雄子女、寡妇到后宫嫔妃,书中探讨的女性身份多元,呈现了一幅五代女性图像,借此我们得以窥探当时五代女性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五代女性扮演的世变中的贤妻良母,除了具备传统的美德,还要帮助夫家的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

【本书亮点】

1.专业权威,名家推荐。宋史研究专家柳立言领衔编著,历史学界学者邓小南、包弼德、冨谷至、赵晶、山根直生联袂推荐。

2.利用墓志碑铭发掘出的有效信息,是研究五代社会史及女性史不可或缺的史料。特别在一些国内研究比较薄弱的领域,如女性与社会、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宗教信仰与社会等方面,书中也做出了一些综合性的研究和总结,增加了我们对世变下的五代女性的了解。

3.多身份探讨,为五代社会及女性地位提供了另一视角的考察。从文人武人的妻妾、官女子、平民女子、英雄子女、寡妇到后宫嫔妃,书中探讨的女性身份多元,借此窥探当时五代女性周围的世界。

4.研究方法新,授人以渔。本书采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数馒头”等科学方法,以传统的史学方法找出史料之真正重点,一起在形式上和在内容上,既揭露墓志的殊相,也表现墓主之不凡。

【编辑推荐】

五代时期的女性,有着怎样的家庭地位?是否真的像后世定义的“男尊女卑”?

五代女性,面对社会动荡,是否无所作为?她们对家族的地位升降,有怎样的影响?

家庭内部妻与妾的较量,又怎样体现在子女的身上?

通过女性墓志我们能挖掘出哪些真相?又是通过怎样的科学梳理、对比整理各种碑志史料,来得出接近于真实的结论?

这些问题都能在《世变下的五代女性》找到相应的答案。本书将如剥茧抽丝、老吏断案般,循循导引,揭秘隐藏在墓志碑文中的家庭秘辛。

【名家推荐】

碑志中的五代,考验着研究者的能力。本书自通常“无疑”处入手,以老吏断案的方式分析文本,为趋近历史实相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邓小南

墓志铭是非常重要且独特的史料,它们对群体传记学研究至关重要,并对社会与政治提供珍贵的洞见。这部墓志铭集对五代及主导此时代的武人研究具有贡献,也是深入阅读墓志铭的的指南与典范。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学系包弼德(Peter K. Bol)

当我拿到《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一书时,看到关键词“女性”“石刻”“世变”时,首先让我想起了李清照。当然,这与李清照相隔了一世纪,然而,本书将会揭示,像李清照这样的独立文人女性的出现,乃源自唐末五代开启近世序幕的“世变”,以及生活于这个时代的“女性”,或许隐微中也可能与金石、书画等事物有关吧!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冨谷至

本书先听取墓志的口供,再搜求旁证,质询可信性、完整性、关联性,最后作出判决,借美国法学经典之名,可谓Cases and Materials on Historical Method。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赵晶

2016年有幸参与以柳立言老师为中心的五代墓志读书会,对其严格而周到的指导风格大为惊讶。此书正是如此千锤百炼下的大作。

——日本福冈大学人文学部历史学科山根直生

目录
本册导读
第一编 不变与变: 墓志笔法与史学方法
五鬼搬运夫死从妻 (郎氏、刘氏) /5
僧官写命妇 (王言、张氏、匡习) /20
妻也! 妾耶? (吴蔼、曹氏、李氏) /2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正如书中所言:“墓志的特点是隐恶扬善,而史传是善恶俱陈。”书中将其二者相结合,扬长避短,同时避免了世俗观念之中的各种偏见和固有认识,从墓志本身找出当时人的问题,而非将墓志读成铁板一块,真正做到“让死者开口说话”,实属难能可贵。
如果再具体一些就好了。
挺好的,对怎样建设读书班,如何按指定方式精准分析材料,有了切身体会。具体操作上重复稍多。
学习了读墓志的新方法。
以看历史科普的心态打开的这本书 发现更像是一本学者研究的指导书 思路写得很详细
全书聚焦于世变和五代女性两个关键点,虽然全书引用到的墓志都是写女性墓主,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讨论居于唐宋变革之间的五代,对文武交流的讨论包括了具体历史情境下武人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流动、阶级流动与阶层流动之不同等问题,婚姻作为交流的一种纽带,也使一些女性墓主能被引出。尽管编者也提到妇女角色的模糊性,但材料选择上也尽可能顾及了殊相与共相的平衡,书的“总论”放在了最后,前面的许多篇目显得比较松散(考虑到是多人合著)。贯穿全书的墓志细读方法具有启发性。
出于好奇,只买了三本中的这一册,的确都有点千篇一律。墓志这种格套规范且稳定的文字材料,差不多就是用接近于工业生产的路数进行制造。那么,使用工业化的研究手段(无论是团队作战,还是流水线分解重组)都非常可取。作者把这些成果与心得分享出来,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自豪。
方法论意义,史料、议题和方法很好,前言部分颇有启发。不足之处在于太想要呈现研究过程,不免显得琐细重复,部分论述不够圆融,甚至给人戛然而止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