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价格革命的封面

价格革命

[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

出版时间

2021-12-01

ISBN

9787559841018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普利策奖得主&《阿尔比恩的种子》作者大卫·哈克特·费舍尔的集大成之作

呈现人类社会的四次价格革命浪潮,重塑800年来的世界史——“改变的历史”。

世界史,因此获得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数学般清晰的诗意。

《文明》《历史》《福布斯》《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数十家媒体一致推荐

★通过价格,揭示世界历史巨变的机制和节奏

价格可以说无所不在,不仅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也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比如,攻占巴士底狱的那一天,也是巴黎粮食价格达到其周期性高位的一天。

但是价格研究所涉及的庞大数据,对研究者提出了挑战,要求兼具数学家的才能和历史学家的视野。

有名的价格研究者之一是马克思,他借助价格来解释生产系统尤其是交换的结构;而费舍尔则通过价格揭示了世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机制和节奏。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

所有人可能都知道历史是变化的,但不知道变化后面存在某种机制。

当哲学家们试图将之作为形而上学问题,用演绎法来解决时,他们往往提供的是相互对立的解释,反而使得我们的认知更加混乱。而费舍尔则表明,这个终极之谜可以变成经验性的追问,用量化的证据来回答。

为此,他描述了世界历史的四次巨浪,它们并非一模一样,但在很多方面都很类似。于是,我们可以在中世纪盛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维多利亚时代之间,在文明最闪耀的时刻和物质世界的节奏之间,建立起联系。

世界史获得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数学般清晰的诗意。

★某种程度上,费舍尔宣布了“价格历史的终结”

费尔南·布罗代尔也是少数试图回答价格革命的起因的历史学家之一,但他认为这“不可能”解决。

而费舍尔在考察历史上的七种因果关系模型之后,另起炉灶地提出了新的具完备性和说服力的解释模型。

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宣布了“价格历史的终结”,以后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关于价格动态的量化数据,但是基本上不可能超越他的模式。

费舍尔尤其纠正了主流的货币主义模式带来的认知偏差,这种模式认为,美洲财富是16世纪价格革命的首要原因,而他表明,在美洲的白银和黄金流入欧洲之前,欧洲的价格早已经上涨。

★堪为美国的“司马迁”,历史写作的典范

费舍尔无疑不仅有着“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还是一个极其擅讲故事的历史学家。

中世纪价格革命,从沙特尔的圣母诞辰节这一天讲起;

16世纪价格革命,从佛罗伦萨圣乔瓦尼节这一天讲起;

18世纪价格革命,从巴黎庆祝王太子诞生的节日这一天讲起;

20世纪价格革命,则是从伦敦维多利亚女王登基钻禧纪念日这一天讲起。

各种迷人的细节和有趣的观察遍布书中,填充着精心设计的的框架,几乎不露痕迹地服务于作者的理论雄心。可以说,本书也提供了历史写作的典范。

【媒体推荐】

不朽的杰作……历史表明,通缩时期可能就是繁荣时期。存在一种在繁荣的通缩时期进行投资的策略。证据呢?就在于费舍尔这部注定传世的历史著作。

——《福布斯》

兼有生动活泼的叙述风格和对数量证据的巧妙拆解……他用这样一种方式追古述今,即:启发式地提出有趣的问题,并就我们的处境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真知灼见。一个历史学家还能作出比这更好的工作吗?

——《纽约时报书评》

一份关于普通男女们如何在一部不啻于经济生活现代化历程的大戏中担纲主角的大胆概述。

——《文明》

通常所谓的历史视角,不过是回溯十年或二十年,费舍尔对数据的追踪,却是从中世纪开始的。他发现了价格变化的不断重复的长期模式,推翻了关于通胀原因的各派理论,其论述既令人信服,又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而且意义重大……费舍尔成功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中一再重复的价格革命的浪潮……他的作品给出了一份鞭辟入里的历史分析,并且应当成为每个人认知架构的组成部分。

——《新政治家与社会》

《价格革命》有真材实料,以脚踏实地的研究作为后盾,而不是宣扬作者的政治理念。……费舍尔的著作仿佛一则警世故事,既非常易于理解,又极其地扣人心弦。

——《先驱报》

内容详实,引人入胜……全景式地展现了古往今来价格所扮演的角色和通胀所造成的危害。

——《华尔街日报》

费舍尔绝对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对于叙事主线,他有着准确无误的直觉,并以大量充分的细节点缀其间……他的著作以颇具绅士风范的追根究底的精神,罗列了一个个跳脱于数字之间的绝佳问题。

——《波士顿环球报》

引人入胜的历史事实和奇闻轶事……极大避免了学术写作中常见的那种云山雾罩和晦涩难懂的毛病。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妙趣横生……一条串联起800年间经济史的醒目线索。

——《市场》

非常具有说服力……一部值得所有历史学家关注的重要著作。

——《历史》

妙趣横生……尽管费舍尔的主要目的以及最卓越的贡献是对价格革命的记述,不过他也尝试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他大胆宣称:一些学者先入为主,犯下了令人尴尬的错误。没有经济学家或历史学家会对他的所有观点照单全收。许多人会激烈地表示反对。但是,大多数人都会从中获益良多。

——《列克星敦先驱领袖报》

令人倾倒……对费舍尔这部石破天惊之作的细节的熟稔,以及对它所提出的困难问题的回答,应当是每一位自称知晓未来通胀轨迹的投资经理所必须的。

——《投资政策》

现象级的广阔视野和渊博学识……费舍尔的这本通胀历史是一部绝佳的读物。他应当给财政部寄一本。

——《星期日电讯报》

细节丰富入微,行文令人着迷,内涵发人深省……历史学家们的事业将会因费舍尔的数据而受益匪浅。

——《多伦多环球邮报》

博学明智、可钦可敬,而且极能以理服人……费舍尔行文叙事笔力千钧,这正源于他将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与人类历史中的老生常谈以及各个时代关于经济基础的复杂故事交织在一起的方法。

——《波士顿书评》

“是价格将一切变得确实可靠;

在此之前,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历史含糊不清。”

【内容简介】

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以生动地再现历史而闻名,即使是像《保罗·里维尔的骑行》这样的故事,或者像《阿尔比恩的种子》这样复杂的故事。现在,费舍尔将广泛的研究、细致的学术研究与引人入胜的写作结合在一起,通过描述和分析世界史上的四次价格革命浪潮,重塑了800年来的世界史——“改变的历史”。

价格记录比任何其他可量化的数据都要丰富,并且跨越了历史的整个范围,从中世纪的谷物价格表到过剩的现代统计数据……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却很少会用历史学的眼光去审视它们。

费舍尔研究了这些丰富的数据,将广泛的研究和细致的学术研究与引人入胜的写作结合起来,以令人惊叹的价格的历史为轴,创造了一个涵盖所有西方文化的故事,赋予了世界史以全新的面目:四次价格革命浪潮,每一次都始于一个均衡时期,盛世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最后是维多利亚时代。每一场革命的特点都是持续的通货膨胀,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加的不稳定,最后在这一浪潮的高潮出现一场危机,其特点是人口紧缩、社会和政治动荡以及经济崩溃。

费舍尔还精彩地阐述了这些漫长的经济浪潮是如何与社会和政治事件紧密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他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以来形成的价格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场革命自世纪之交以来就一直在酝酿。不稳定的价格暴涨和下跌,近年来美国遭受的预期降低,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饥荒和战争,都是典型的价格革命高潮。他没有试图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他认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目前状况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对于关心当今世界状况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目录
序言 “某种地震仪般的存在……”
第三次印刷序
引言 世界历史中的巨浪
次浪潮
中世纪价格革命,1180—135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知是否是出于主线叙述的原因,亦或是考虑到其他因素,全书以一种不言自明的叙述方式讲述四次价格革命的进程,行文间略去了众多历史事件、事实的因果链,让人看得难受。但全书建立在大量计量数据基础上的论述,以价格变化贯穿八百年的历史,并在既有的七种解释模式的基础上,从自发的角度诠释价格革命的动力,还是值得肯定。
不同于货币主义、马尔萨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等解释框架,作者将从12世纪开始发生的四场价格革命理解为自生自发的过程,即偶然性和选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人们出于自身利益甚至从中获益的考虑,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与应对。个人对抗经济不稳定状况的防卫措施,会导致经济变得更加不稳定,个人的理性抉择通常会转变为极不理性的集体性结果。在社会高度繁荣的时候,个人趋向于繁衍更多的后代,扩张经济活动规模,结果导致总体需求增长远超供应,价格水平开始上升,并逐渐超出正常的波动范围。由此,人们开始将通胀作为一种长期趋势,政府和个人扩大货币供应,引发了进一步的通胀。随着资本收益的上升以及劳动力收益的下降,财政和收入不平等加剧,社会陷入动荡不安之中,人口下降、经济崩溃、暴力冲突等现象屡见不鲜,最终迎来了全面危机
厚达180页的文献目录,可见作者用力之勤,个人以为本书的价值不在单单阅读自身,因为作者在论述每个“革命期”和“均衡期”时用来填补数据图表的史实“血肉”大体是世界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以本书的资料作为工具,有助于深化我们在阅读其他世界史论著时的视野(正文考察的时间段为中世纪盛期至20世纪末),附录一 补充了中世纪及之前的资料)。此外,多篇附录介绍若干经济指标的认定和估算标准,为有志使用计量手段的研究者提供了便捷的方法指引。要说商榷之处,试举其一:每遇动荡期,作者便选择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或悲观或灰暗或颓废的论述及创作,而在均衡期,则证其有乐观、浪漫或朝气蓬勃的诸种创新,未免流于简化,选择性过浓,也低估了个人的能动性
读过该作者写的《阿尔比恩的种子》,以民俗为切入口,将民俗与行为、心理紧密相连,成为具体的承载符号和传承者,塑造并体现群体认同的文化、规范与自觉意识。 《价格革/命》秉承了风格,材料丰富,类似年鉴学派的量化研究模式。该书从1224年法国沙特尔的集市切入,捕捉贯穿过去八百年的价格变动的脉络。划分为四次漫长的涨价浪潮,间隔以长时段的价格相对均衡,并且描述了价格变动如何深入整个经济体制之中,引发社会冲突和历史动荡。 正文284页,附录、参考书目、文献等与正文平分秋色,可供专/业研究使用。
作为经济学外行,就不作评价了,倒是做了几页笔记。做到20世纪,觉得陌生又熟悉。作者认为在传统因素的基础上,20世纪新加入的若干因素更让价格积“胀”难返:1、“限底而不封顶”的管制体制,以及早先埋伏在维多利亚均衡期的民主和福利制度,推高了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期待。2、生产和供应受到限制,尤其在垄断领域,比如石油。3、“竞争性通胀”,即商人为免于低价竞争伤及自身,而通过降低产品档次、加大广告投入、更新包装、提高单位售价来提升利润和扩大市场份额。这令人想到当下图书市场,卖方通过大量使用易朽纸张以加快资金周转和利润产出,而各种特装则广受欢迎,连编辑都把样书投入市场赚快钱。作者总结:“竞争性通胀”反映的是“卖方定价策略日趋复杂和个人消费者的盲目不确定性……展现出市场中知识和权力分配的变动”。
废话连篇,论证松散,不值一读。全书600页一半是注释与参考文献,明显溢价,不值购买。
比《奶酪与蛆虫》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翻译流畅,图表明白晓畅,切口小,选题足够新颖,野心大,用价格来反映世界史,是一部称职的历史通俗读本。
可读
物价上涨的规律: 1-缓慢的上涨,这时候社会表面繁荣 2-快速上涨,有些物品暴涨,有些则不是,形成剪刀差 3-制度化通胀,人们开始习惯涨价,并且不认为涨价是生产不足导致的 4-瘟疫饥荒忽然来临,整个社会本就艰难度日,这时候根本没抵抗力,导致灾难被放大。世界开始倾向于暴力,似乎要毁灭一切一样做事 每次悲剧不同,每次都押韵: 1-老爷们压榨过狠毫无公正 2-暴民无底线报复,摧毁一切 货币到底是是因还是果,是仪表盘?是工具?似乎是整体情况的指示器;又似乎驱动着人做事。 我可以认为货币在因果之中都扮演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