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永字八法的封面

永字八法

周汝昌

出版时间

2021-11-01

ISBN

9787559843289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 “红学泰斗”周汝昌,70年书法研究心得总结,写给大家的书法艺术讲义。

* “永字八法”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

* 指陈书家得失,纠正书史谬误,成一家之言。直击书法学习的问题,娓娓道来我们的汉字之美

* 出版20周年精装纪念版,全新修订增补,单独附赠作者生前珍藏书法碑帖印本

***

【内容介绍】

“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 周汝昌

少年时学书,抗日战火中写书,唐山地震中著书,对书法的学习和钻研贯穿周汝昌的学术生涯。《永字八法》作为周汝昌毕生书法创作和研究的总结,实实在在解答了书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选狼毫笔还是羊毫笔,初学者由篆隶入手还是从楷书入手,学碑还是临帖,一定要中锋行笔吗,“藏锋”究竟怎么藏,“锥画沙”“屋漏痕”又是指什么,为何单取“永”字而立“八法”……周汝昌不仅耐心回复具体问题,还推而广之,广涉书法创作中的笔法、识势、结构和风格等关键问题,乃至汉字的起源、书法美学等理论话题,用精妙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人读完都有所启发。

学习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笔、结构、风格,而用笔是关键。甚至可以说,学书法就是学用笔——笔法。“永字八法”是古人以“永”字为例,概括总结出的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堪称书法学习的基本法则,也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更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本书即以“永字八法”为切入点,详细解读了书法学习的方法、书学理论与书法美学。

《永字八法》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书法艺术答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阐述了“永字八法”的基本内涵和在书写中的应用,可谓是“答疑解惑”篇。如果说上编是“入门”,那种中编《书道圣经》则是“进阶”——追溯书法的源流,剖析书法美学中的几个关键词,如沉著、劲险、明利、遒媚等等,从更宏观的角度阐释了书法艺术的历史与美学。下编《书法的奥妙》更是深入“书法堂奥”,就书学笔法、“遒媚”之内涵、中国书法“聿(字左下有两撇,音津)学”之起源、石涛“一画”论与中国书画艺术的精神等进行专门探讨。在全书附录部分,我们能看到周汝昌对欧阳询《皇甫君碑》年代的考证,对孙过庭《书谱》的诠释,以及和袁殿勇讨论书法的书信往来。此外,书的主体之外,附有周汝昌生前四处搜购的部分字帖(周汝昌称其为“破帖”),以及周汝昌背临的《兰亭序》长卷(启功、徐邦达、王学仲题跋)。三编内容层层深入,附录与“破帖”作为补充,使《永字八法》成为一本内容全面的书法学习著作。

目录
自序
上编 书法艺术答问
特殊的工具
一大进化
八法——三个方面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周汝昌先生指出“永字八法”是中华书法的基本功,也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论其来由,就是毛笔创造的艺术生发而致此奇迹。因为毛笔是个软硬兼能、刚柔相济的“神品”-旧有“毛锥子”这一喻称,“锥”是着重在那锋尖一点之要害处之锐利,但不可认为是指全体。论其时代,即把书法概括为“八”这种理念应始于定型定名于汉末至三国魏晋之间。对此了解不但关系我们中华书艺的发展史迹,也大有助于学书人的识笔解“画”之根本道理与方法意义。王羲之当年练字时,并不是把“永”字写了十五年,而是重视基础,勤奋练笔十五载。关于永字八法的练字法由来已久,但是关于经典笔法的心得领悟是为周先生集几十年修习经验所独创,这本经典书法入门著作时隔多年再版,读来新意乃多。
老学者还是有东西的,能为“遒媚”二字解说2万字的功力非普通学者可比,周老谦虚的说他引用的都是基础,但以当下的文化走势看,已经是稀罕物了。读了几本书法理论的书,发现关于书法的基础学说其实都大同小异,大多主张魏晋之前的碑帖书法,讲究写意流利不失神势,在笔尖的无端变化中感受各种不同的写法,这也是苏轼《寒食帖》和王右军《兰亭序》的这些作品为什么能重口皆碑,而我也逐渐明白,所谓江湖体,是结构好看,而师从古法的作品中每一笔一画,皆有出处,审美情趣更高,这也能体现读帖的重要性。
嗯,下次看书画展不会像个傻子似的,只会流着哈喇子说真好真好真特么好了。不只书的内容好,附赠的别册也美不胜收。可阅读可学习可欣赏可临摹。
心静又可爱的人,才能设计出这样一本自问自答的启蒙书
很多年前读过了,基本都忘了,当时看有所启发,毕竟是上过私塾的老先生,文脉还没有断,还有私塾先生的口传手授,有机会再读一读。记得还写过一本《兰亭秋夜录》的书,先生的字脱胎于兰亭。
除了文笔不怎么样,观点都很深刻,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夫。
1、对喜欢书法的人来说无论内容还是装帧都值得买;2、很多的结论在当时都是非常大胆、有原创性的;3、帖学和碑学,好像剑宗和气宗之争啊,感觉周汝昌和启功有个群经常一起偷偷嘴碑学的人(比如何绍基);4、感觉周老师是个善良、用功、有点憨的人,难免有些啰嗦和迂阔,但如今能看到这样做学问的人,更多的是感动。
暂且标注读过,后面几章没有看。了解了老先生的美学,很有收获。比如笔画间对抗的力等,前面讲的非常好,不知道为什么后面没有一鼓作气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