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去唐朝的封面

去唐朝

常华

出版时间

2022-01-31

ISBN

9787559844422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中,唐诗无疑是璀璨的瑰宝,其所蕴含的方方面面的信息是了解大唐帝国的重要线索,也是了解中国人文化传承、精神家园的重要线索。

本书侧重展现唐朝政治格局最初建构到最后崩塌的过程。从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到年仅十七岁的唐昭宣帝李柷被朱温鸩杀,这个在中国历史上走过近三百年的大帝国,经历了傲然定鼎的肇始,四海升平的盛世,硝烟四起的兵乱,风流云散的末日,最终成为夹藏在史籍里的风声。这样一个浩大的历史弈局,究竟有多少需要观照的细节?一些已成定论的历史细节,它们又真的那么可信吗? 本书文史结合,叙述过程中引入解析唐诗,展现了大唐帝国巨大的历史弈局、风云变幻及其历史细节。

常华,中国唐史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出版有《唐诗密码》、《宋词密码》、《诗词里的中国》(三卷本),其中,《诗词里的中国》被美国弗吉尼亚图书馆收藏。喜读诗词,醉心古史,享受在二者间坐望风云。

目录
第一章 唐高祖
戎马关山北
烽烟中的旗帜
霸业初成
王朝肇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以唐诗为脉络对唐朝历史的梳理和评述,有别于一般历史通俗作品多以传世文献进行梳理和推断,很新颖。而且,所选唐诗并非我们熟知的“光焰万丈长”的“李杜文章”,而是帝王将相们有感而发的联结史事的诗文,凸显出唐诗的另一个功用——史实记载。 本书对唐朝历史的梳理和评述侧重唐代的帝王和帝国事,并非全唐史,且对帝王和帝国事的讲述也是有所选取的,主要为闻名后世的帝王,如李世民、武则天等,对仅在位月余的帝王着墨不多,如李漼、李晔等。 除以唐诗串讲唐史的优点外,对李渊是否为晋阳起兵的主脑,唐代中央政权建制、府兵编制,中唐之后宦官把政的原因等方面的探讨,也是本书的优点。
众所周知,史学大家陈寅恪为世人称颂的种种成就中,有一项便是“以诗证史”,诗歌是属于想象与浪漫文学的产物,但是这里的很多诗人其实真实地记录了时代与历史的模样。有别于历史学家的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文学家对诗歌的解读多借助文学与个人领悟。常华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追溯唐朝帝国的兴衰演变,寻觅历史文化演变的蛛丝马迹,而《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和其他两部作品的不同也就在此,作者常华以唐诗作为历史和文化的透视点,从诗歌里挖掘唐代的经济、文化、军事乃是帝王生活,从诗歌的经历来重新演绎帝王的真实历史模样,李世民、李隆基们的诗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帝王,也见证了一个更完整和真实的帝国。
史学家陈寅恪提出了“以诗证史”的观念,给史学界研究以新的渠道。诗歌虽然是文学题材,但诗人的笔下一定或多或少隐藏着历史的真实状态,而且很多时候甚至比用春秋笔法写就的正史更直接、更清晰。 唐朝无疑是“以诗证史”最好的朝代。唐诗学会会员、作家常华就通过对于唐诗的阅读,去厘清唐朝正史中那些隐晦之处,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帝王和帝国事》《诗人和人间世》和《众生和烟火气》构成了《去唐朝》三部曲。 《帝王和帝国事》在讲唐史的过程中,引用大量诗歌,以诗为证,记录了一个王朝的繁华与喧嚣,荣辱与兴衰。 作者的文字很大气,读起来荡气回肠;作者视角很特别,以唐诗为载体,带我们走进无限深邃的历史秘境。
历史文化
22176 4.5 唐史读的少,只知盛唐繁华,中晚唐没落混乱,这本书读起来倒是挺有趣的,用唐诗将整个唐朝串联起来,做个简单梳理,虽然无法通过本书详细了解唐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内容,但作为入门书籍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读起来不会枯燥乏味,书中会有些作者的个人思想,很正常,不影响整体阅读,不会带偏读者。
通俗易懂,作者真的很会讲故事,这么长的历史跨度,抓住了关键节点。
以前是通过学习古诗了解诞生古诗的背景和历史,通过这本书我们则是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帝国事和帝国人,感觉古诗真正是时代的产物。里面许多许多古诗是耳熟能详的,有的则是从未拜读过的,这些都不重要,我是以读史书的态度读这本书的,主要是说了唐朝的兴衰,从盛世到没落的历史,语言辞藻是大家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