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破碎的生活的封面

破碎的生活

[美]康拉德·H.雅劳施

出版时间

2022-01-01

ISBN

9787559845238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

从纳粹独裁、二战、大屠杀、冷战到柏林墙倒塌

在充斥着杀戮与死亡的剧变中,普通人如何重建破碎的生活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进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开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最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的民主支柱。

「编辑推荐」

★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生动地展示普通民众在时代动荡中的颠沛命运。

20世纪20 年代出生的德国人,承继了德意志帝国的历史荣光,拥有幸福自由的魏玛童年,之后却经历了纳粹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大屠杀的罪孽、战败的离散与清算、冷战东西德的分裂,最后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迎来两德的统一。他们的一生就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缩影,是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最佳写照。

★ 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完整呈现普通人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处境与选择。

本书的主角既有在前线浴血杀敌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了解他们为何支持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政权,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大屠殺切割,最终如何理解自己蒙受的苦难与战争的责任,进而体会普通人如何与强大的命运进行斗争并选择自己的生命道路。

★ 一个还原普通人声音的真实世相,揭示剧变下普通人重建破碎生活的日常点滴。

从一战到大萧条,从纳粹到二战,从冷战到柏林墙倒塌,20世纪的普通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还有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与同伴的游玩时光、在爵士乐声中摇摆的青春、在战争的死亡威胁下建立的温暖家庭、在冷战的紧张情势中重建的生活……这些普通人的日常,正是生命的真实面貌。

★ 史密森学会2018年最佳历史书籍,《柯克斯评论》2018年最佳非虚构类图书,《选择评论》2018年优秀学术著作。

目录
人物介绍
导言 德国人经历的叙事
第一部分 战前的童年
第一章 帝国的祖先
第二章 魏玛的孩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对德国普通个人20世纪政治生活的碎片式呈现,是对煽动狂热且被强权塑造和浪漫化的民族主义和专制体制下真实世界的袪魅,也是对理想压倒启蒙后引发的人文危机的沉痛反思。也许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这只是一本四百页的书,但对于时代重压下的无数人来说,他们一生的命运永远破碎而压抑地沉淀在了这些字里行间中。人类历史一时的错位,背后就是无数被浪费、蹉跎和践踏的人生。也正因如此,人类对自由、人权、和平的孜孜以求,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就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曙光。
“从希特勒的德国移民到歌德与席勒的德国。” 20世纪的德国经历了失败的民主尝试魏玛政权,纳粹掌权时候不同身份的不同遭遇与经历,战后蓬勃的重建过程......这些宏大叙事在私人日记中变得丰富了起来,这不仅是一个“人如何成为现在的样子”的历程,还是一个社会如何在动荡中破坏与粘连的过程。传主的记录与思考让20世纪的德国史变得更有血肉,例如战时的闪烁其词呈现了德玛一代的记忆、反思与逃避。 “希特勒的德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伤痛与耻辱,他们记忆中的德国永远是那个“歌德与席勒的德国”。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学校仍然大多是灌输服从思想的威权机构,危险的民族主义扭曲了年轻人的头脑,由于学校很少提供世界性人文主义的伦理基础,导致大部分学生听凭民族社会主义者的诱惑摆布。(眼熟地可怕)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熟悉的名字,以另一种身份 担任故事的主角:约西阿姆·费斯特(《第三帝国的最后十四天》),Peter Gay(大名鼎鼎),弗里茨·斯特恩(《金与铁》),(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德国的历史观》),当然还有更多的,或许平凡或许不平凡的他和她,在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共成为记忆的载体 impressive
“在物质消费的光芒下,精神价值和道德就像幽灵一样消失了”。看完《身份政治》,打开这本《破碎的生活》,可以了解到在经历了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东西德分裂、冷战、德国统一后,德国人民的身份认同问题。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阅读这本书,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有一些地方好像。期盼转折。
既然作为集体的人类根本不会长记性,根本无法消除自身的劣根性,那么以史为鉴又有什么意义?徒然让少数清醒的个体更痛苦而已。
总觉得有些浮光掠影。
打架的是邻居,疯批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