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明的两端的封面

文明的两端

何怀宏

出版时间

2022-05-31

ISBN

9787559849236

评分

★★★★★
书籍介绍

★以巨大的时空尺度,反省人类文明的历史与命运

在文明开始的一端,先是追溯宇宙、地球、自然生命的演化,接着探讨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初始动因,从物质文明到政治文明再到精神文明的基本过程等。

在现代的一端,则主要是反省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成败,认识现代文明的性质和特点,思考它遇到的挑战和危机,预测它可能的走向。

★融通中西,凝练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链条和绞合机制

以斯宾格勒和汤因比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文明史,对中华文明缺乏深刻的亲身体验;与此同时,中国学者的中华文明史著作,则往往局限于自身。

本书兼顾二者,通过分析以儒家文化和雅典民主奇迹为代表的“轴心时代”的成就,揭示出以物质为基础、价值为主导、政治为关键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链条和绞合机制。

★兼具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批评家的开创性思考

一般的文明史更多地强调叙事,反省和危机意识不足;而本书不仅是历史学的,更带有政治哲学的关怀。

★难道人类的进步事业,注定要陷入“平等的狡计”?

本书认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控物能力与自控能力的不平衡。

在科技和资本的加持下,乐观宿命论的进步事业陷入了“平等的狡计”,物质基础要求僭越为上层建筑,导致政治的扭曲和精神的遗忘。人类文明变得越来越非人性化,以至威胁到人类本身的延续。

★人性,规定了人类的有限性;文明,必须在人性的范围内

人类或社会的持续进步其实是一种妄念。道德与精神的能力,是落实于个人的,必须在每一个人那里重新开始;从社会的角度衡量,则必须从每一代人那里重新努力。

【内容简介】

本书核心要探讨的是文明的“前”、“后”两端:前端是指人类将要进入文明和进入之后一直到物质基础、政治秩序和精神文明的形态基本确立,即几大文明的根本价值观开始分流的一段时间;后端是指人类进入思想启蒙和工业文明以来的时代,尤其是进入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

在文明开始的一端,先是追溯宇宙、地球、自然生命的演化,接着探讨人类和它们的关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初始动因,从物质文明到政治文明再到精神文明的基本过程,信仰和价值观在和政治的互动中所起的作用,等等。

在现代的一端,则主要是反省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成败,认识现代文明的性质和特点,注意价值的转换和趋同,观察它的推进者和抵制者,思考它遇到的挑战和危机,预测它可能的走向。

同时,本书也会注意两端之间的联系和对照,尤其是物质层面对人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的基础性影响,以及不同价值观对各种文明的引导及其在全球的汇合与撞击。

揆诸西方学者的文明史著作,从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到汤因比的文明史研究,虽然都是观察与思考并重,但对中华文明却不易有深刻的亲身体验;而中国学者的中华文明史著作,则往往局限于自身,且反省和危机意识不足。

因此,本书在文明的始端,更多地关注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和演变;在文明的近端,则更多地关注人类共同体的未来命运。

何怀宏,1954年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西方经典的引介者和中国伦理道德重建问题的奠基人,曾获第一届和第十七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首届正则思想学术奖。

代表性著作有《世袭社会》、《选举社会》、《良心论》和《仅此一生》等;主要译著有《正义论》(合译)、《沉思录》和《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等。

目录
引 言 文明诞生,文明万岁
上编 文明的开端
第一章 宇宙、地球与人类
一 宇宙的开端
二 地球、人类与我们的祖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向“大问题”发问。有可贵的“中道”精神。
文明的开端和当下,是趋同还是歧异更多?在何老师带领下的一圈游览中,可以找到比较有信心的答案。具体的知识观点已经熟悉,将它们串联成线索,则值得期待。以美国为例讨论现代社会价值观转变尤为有趣。
全书有诸多观点值得花时间去慢慢寻思。
是本拥有很宏大构架的书,从古至今,自物质于精神。但不知为何,我突然地将视野缩小了,选择凝视草叶上晶莹欲坠的露珠。我承认了,我永远看不清巨大的存在,因为我本身渺小如斯。但当冷雨打湿我的身体时,我还是能感受到灵魂在自由地呼吸,仿佛获得新生。于是,便不得不想起《赤壁赋》里的句子来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怀宏老师是一个读书多、译书多的人。书见得多了,总会渐渐感觉到它们彼此之间那些关联越来越显明、越来越稳固,就会形成一个宏大的、总体的思考。也许研究者求精深、奥渺,学者就要反过来求宽宏、通达,所以人文学者多,理工学者少。本书就是一个人文学者的尝试,他所钻研的、遭遇的诸种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科学史和科普作品,终归串起了一条简单的主线:人类历史的早期(开端)和晚期(当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怎样切磋琢磨。这个论题既宏大又简单,人人都能说一句“当代是精神颓废的时代”,可是要把它说清楚讲透彻,就很不容易了。作者细致地填充了许多事实材料和理论评议,既是学理素养的体现,大约也是借此机会整饬、梳理一番自己的知识结构。我的知识远不及作者,但彼此知识结构的细微差异却很清晰,读来获益良多。
3.5 这本书基本可以改名叫《何怀宏读书笔记》
文化两端,一为发端、一为现在,全书以世界文明史的架构,梳理主要是西方文明从起源到现在的演化,对发端的部分的讨论偏重历史材料的罗列,对当前部分的追索更见作者思想史的功力,特别是针对近现代政治哲学思潮的点评,颇为犀利。全书更似随笔,是作者对文明里程垫底问题的思考火花,缺乏一种系统性架构纵览全局。另一方面,对当代社会思潮的评论也囿于研究领域,而未能做到尽可能全面的“面面观”,对于当前这一个消费主义、自由主义充斥的时代,缺乏对这两种思潮的分析是本书的一个缺憾。
一本反思文明的著作 文明的两端指的是文明的开端(书中以中华文明为例,也谈及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另一端则是现代文明,亦即我们正在经历的文明阶段。 本书反思过去的意义在于指向未来,作者认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取得了大进步,但精神生活和道德水平却似乎发生了大停滞。人类的控物能力不断增强,而自控能力却没有同步跟上反而日渐滑坡,这正是文明危机的一大原因。 不要草率地认为作者是在危言耸听,因为本书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颖(作者在后记也坦率的承认了这点),甚至对文明的反思也不单单发生在哲学界,同样也发生在文学界,《荒原狼》《血清素》等小说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所以,本书是对人类精神危机的再一次预警,我们身处的时代真的太快了,快到我们的精神与灵魂已经跟不上肉体和物欲了,这是现代人难以摆脱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