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小说的细节的封面

小说的细节

黄昱宁

出版时间

2022-12-31

ISBN

978755985454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聚焦二十余位世界级知名作家,其中既有简·奥斯丁、大仲马、福楼拜、狄更斯这样的经典作家,也有加缪、菲茨杰拉德、纳博科夫、菲利普·罗斯、多丽丝·莱辛、艾丽丝·门罗、石黑一雄、托卡尔丘克、麦克尤恩这样的现当代文学大家。

黄昱宁正是这些小说家所期待的理想读 者,她秉持传统的细读方法,却不落窠臼,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别具一格的审美发掘小说细节的灵光闪耀之处,向读者揭示小说艺术的魅力。她的这些文字,自始至终,都从细节中来,往细节中去。

同时,在本书中,她又是一位极好的文学阅读领路人,以译者的天然优势、写作者的亲身体悟和评论家的敏锐透彻,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文学与现实、小说与评论之间。其细腻的感知、独到的见解、切中肯綮的分析,如一个个通往文学密林的路标,引领读者进入深幽的文学世界。

★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得主,知名翻译家、作家、评论家黄昱宁全新文学评论集,一名专业读者的倾心之作,彰显了其在文学评论上的智识与野心。如她所说:“在我个人的写作生涯中,还从来没有哪一次结集耗时如此之长,改写幅度如此之大,但是过程又是如此之快乐的。”

★ 细节是一道光,照亮文学的密林。如作者所说,本书这些文字,由始至终,都从细节中来,往细节中去。若干年后,故事会淡忘,人物关系会误植,文本意图会模糊,唯有那些无法磨灭的细节——伊丽莎白的马车或者基督山伯爵的小刀——在记忆的暗处,熠熠闪光。

★ 以文本细读为方法,精彩解读从简·奥斯丁到石黑一雄的二十多位世界文学大家的作品,深度挖掘小说家讲好故事的秘诀。二十六篇文章,上百个小说细节以及被这些细节激发的文字,就构成了这本四百多页的文集。作者对小说的细致分析和深入解读,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领和指导,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领悟小说的魅力。

★ 黄昱宁集小说家、翻译家、评论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可能性。她以译者的天然优势(翻译过阿加莎·克里斯蒂、麦克尤恩、亨利·詹姆斯、菲茨杰拉德、库切等),兼以写作者的亲身体悟和评论家的敏锐透彻,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而能切中肯綮。其中,像《查尔斯·狄更斯vs .萨利·鲁尼》《麦克尤恩vs .石黑一雄》这样的文章,将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让我们体会到文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直面人类自己的困境本身——对文学的理解,即对我们自身的理解。

◎ 名家推荐

作者对细节的执着,意在躲避那种远离文本的空疏华丽,却并未因循“笨拙之踏实”的老旧传统。她的阅读像是以眼睛亲抚文本的肌肤,于是源自细节的灵感之光不期而至,启迪着想象与思索,最终让洞察和领悟抵达深邃与高远处。这是黄昱宁向经典作家致敬的独特方式,同时也成就了她自身的风格,不仅可被识别,而且令人钦佩而难忘。 ——刘擎

在这本书中,学习如何读小说:从细节、从细胞、从一瞬间、从一滴水感知世界的广大、生命的深微。黄昱宁是翻译家,翻译就是把一部小说重写一遍。在这本书中,她同时是一位理想读者或超级读者:好像那部小说就是她写的,甚至,关于一部小说,她比作者知道得更多。 ——李敬泽

黄昱宁外语专业出身,职业是外国文学编辑,业余时间翻译小说也写小说,她是我眼里的套娃。我喜欢她谈小说的调调,她读得实在是太多了。她的从容是拥有者的从容,她的开阔是心平气和的开阔。 ——毕飞宇

每一篇文章都如同量体裁衣,体现着黄昱宁对每个作家各不相同的深情。

——张悦然

生于上海,横跨翻译、出版、创作三界的全能型作者。翻译过F.S.菲茨杰拉德、亨利·詹姆斯、阿加莎·克里斯蒂、伊恩·麦克尤恩等多位知名作家的作品。著有小说集《八部半》,随笔评论集《一个人的城堡》《梦见舒伯特的狗》《阴性阅读,阳性写作》《变形记》《假作真 时》等。2019年,其首部小说集《八部半》获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

目录
i 序言
001 简·奥斯丁:预祝天气变坏
017 艾米莉·勃朗特:纳莉的眼睛
037 大仲马:纸团,小刀与坟场
052 福楼拜:两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又激发了一轮阅读的渴望,有太多书想看,悉数收下。留存在记忆里的,确实都是某个片段、某个时刻、某个击中自己的瞬间、一闪而过的画面。
从细节中来,往细节中去。在黄昱宁笔下,小说作者和小说人物一样,生活,诚实,闪着光。
新的一年也要多多读书
“细节”一词,实难概括黄昱宁在这本书中表现出的强大的文学感受力和文本细读的功力。她真的读得太多了。尤其当她把昨日的经典与当令的作家轻巧并置娓娓而谈的时候,显得那么从容自如。读这本书时就一直在恨自己小说读得太少,读完又有望洋兴叹的感觉。
很细腻
首先,书拿着很舒服,阅读体验很棒;看着没拿住扣脸上也不会疼(不是)。 看的时候会觉得这本书是一扇窗,让我对一些小说产生兴趣,疯狂点「想读」。也会提供很多自己想不到的视角去更“明晰”地阅读。更有趣的是文本(小说)和文本之间作者会一起讨论,比如《远大前程》和《普通人》对比讨论。看毕立刻安排给了不愿意看小说的朋友=/=。
理想读者
对于熟悉的几个文本来说没有读到新颖之处 但在其他没那么熟悉的篇目里一起回溯了一些动人的细节 不禁想到在后街的云南餐厅里 董桑在桌对面宽解:读书图个快乐也很好啊
常常感觉阅读小说是读者和作者的智力博弈,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一个热爱故事的人,不会仅仅满足于被动接受故事。他会探索故事申城的奥秘,研究一个完美故事类型在不同时代的人演变,他甚至会跟作者在想象中交手、较量”,这个博弈的过程往往是阅读快感的来源。最近沉迷阅读小说,这本书读得我一本满足。作者温和开阔的文学解读,真的好喜欢呜呜,读小说真是天下第一等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