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神秘与虚无的封面

神秘与虚无

梁锡江

出版时间

2010-11-01

ISBN

9787560166438

评分

★★★★★
书籍介绍

小说《神秘与虚无:布洛赫小说 的价值现象学阐释》是布洛赫价值崩溃理论和文化批评思想的艺术结晶,但又是一部晦涩难懂的作品。梁锡江的研究著作《神秘与虚无》从价值现象学理论出发,在历史意识与现实意识的交融中,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独到解读,科学求实地阐释了布洛赫在这部经典之作中所表现的价值理念和艺术原则。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优秀著作,因为作者以富有创见的思考模式向我国读者清楚地展现出一个奥地利现代派经典作家值得认识的图像,难能可贵。笔者在此深切地期待着,随着越来越多的德语文学研究者对奥地利文学的热切关注,将会有更多这样的研究成果出现,为我国的德语文学研究创造更大的辉煌。

用户评论
国内第一本讨论赫尔曼·布洛赫的书
材料上(指各种哲学)有点堆砌的感觉?不是很融贯;作为国内难得的赫尔曼·布洛赫(相比之下恩斯特·布洛赫还算好过)研究著作,值得一读;期待梁老师的《维吉尔之死》译本,希望译林出版上给点力。
神秘主义的反思
能层层递进,好看。结合海德格尔与马丁·布伯学说阐释《维吉尔之死》,似乎把高深的作品讲得更高深了,不能尽情释放它的潜力。服膺布洛赫对艺术与刻奇的区分——刻奇不是坏艺术,压根不是艺术。刻奇有点像n a z i,骂人的时候用得太多结果人人误以为可以很轻松地把它们一眼认出来。为艺术而艺术是一种刻奇,在布洛赫看来,因为这个口号把文学变成了封闭系统而大有违于文学本来能在科学、实证主义之外担负的职能:不断追问终极问题,不以任何给定的答案为满足。但他给文学设定的职责似乎包含了两难的沉重。但他说的该是对的。有本讲贝多芬的书举了好例子,单论音乐技术,是不能区分《命运》与《威灵顿的胜利》的。后者也是纯熟的作品,但它不是探索的作品。当然“探索文学技巧”也是个理由,但贝多芬瞄准的总是以心传心,而非制作蝴蝶标本。
这也太飞了罢……仿佛我没学过学术写作语言
从海德格尔哲学角度阐释《维吉尔之死》,揭示了这部小说的思想性。的确,布洛赫一直在思考写作的价值问题,这正是他的写作的特立独行之处。
第一章介绍布洛赫生平和思想观点,比较平和,最为有用。后边非理性的情绪过于夸张,过度阐释有些附会,维吉尔虚无最终的归宿还是前文不太推崇的迷醉,如果硬要说虚无主义是个问题,非要在虚无内部找突破的话,只有上帝一途了。虚无主义应该是人的思想历程中最庸人自扰的主题了,无数人在夸大其词,煞有介事地说自己无穷地痛苦绝望,而且全世界人都痛苦绝望,不信上帝不行。虚无主义者打死不放弃形上追求,对此Hume说别扯淡了,James说你开心就好,Rorty说本就虚无大惊小怪个啥。这三人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现实视角太珍贵了。虚无主义者还打死不放弃自我中心性,眼里心里永远只有自己,打死不会爱人,认识到人家别人也是人,而且比你珍贵,会爱人,也就不虚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