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政治社会的世系的封面

政治社会的世系

[印度] 帕沙·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

出版时间

2017-01-31

ISBN

9787560440071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对“政治社会”概念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的考察,然后致力于通过后殖民社会及其在政治上的演变,特别是印度的共同体的例子,挑战自由主义理论的确定性。其理论目标是反对一切偏见和预成的判断,通过这样的批判工作,证明政治差异并不总是西方以外世界在哲学和文化上落后的证据。查特吉强调他的取向是现实主义的而不是乌托邦的,只是试图理解后殖民民主的新实践。

帕沙·查特吉(1947—),印度政治思想家、诗人和剧作家。曾任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客座教授。代表作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民族及其断片》《被治理者的政治》《帝国与民族》《政治社会的世系》等。查特吉是“庶民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当代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亚洲理论家之一。

译者:王行坤,文学博士,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美国杜克大学文学系访问学者(2015—2016)。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化理论与批判理论。代表性译著有哈特、奈格里《大同世界》以及《酷:青春期的符号和意义》(合译)等。

王原,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译著有查尔斯·曼恩《1493》(合译)。

目录
自 序   /  1
第 一 章  政 治 社 会 的 世 系   /  1
第 一 部 分  诸 谱 系   /  33
第 二 章  五 百 年 的 怕 与 爱   /  35
第 三 章  对 臣 民 的 统 治   /  6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查特吉在这本书中延续了庶民研究和政治社会的思路,治理术之下并非一切都是行政问题,当治理已经延伸到各个角落时,那些最边缘的人物会和政府发生关系,进行一系列博弈。政府不得不将他们定为例外,却又要解决他们提出的诉求,他们不是市民社会拥有公民权利的公民,由此与市民社会相对的政治社会诞生。
更新了对泰戈尔的认识。
看《I AM THE PEOPLE》顺手看的。翻译整个就是机翻人校,太生硬了。
在做大创的时候很迷后殖民理论
本书两大重要贡献:1.跳出西方政治理论的“规范-偏离”与“规范-例外”两种认识装置,揭示后殖民民主实践的独特性与差异性;2.围绕“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这一对子,展现社会治理中游离于法律与规范之外的治理技术。 同时,就个案研究而言,对甘地的重新阐释,更新了对这位“圣雄”的刻板印象。 适合与《例外状态》(反着理解就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和《都市革命》对读。
在“规范-偏离”的框架之间还有一步“问题化”。不过最开心的还是看到了作者和泰戈尔、本尼迪克特的“对话”。
庶民研究是比较能够引起我情感的共鸣的,但仍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蕴含的不彻底性。这本书延续了查特吉《被治理者的政治》(日后看)的思路,进一步论述了与以形式平等为原则的“规范”公民社会(在这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霸权取得了主导地位)相对应的政治社会概念,并将其视为后殖民民主实践的场域。政治社会更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概念,它附属于政府的治理过程,指的是农民和城市贫民这些直接以再生产为经济目的的无产或半无产者与当局围绕自身生计权利开展博弈的“例外”空间。但如此说来,这似乎又实际上是劳动市场分割造成的社会空间分化的结果,也无怪乎读的时候思绪频繁闪回到项飙描绘的“浙江村”里。政治社会并非阶级斗争的领域,查特吉将之视为一种民主的实践空间,甚至以之为批判帝国主义的资源,便有些值得商榷了。
"本书对“政治社会”概念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的考察,然后致力于通过后殖民社会及其在政治上的演变,特别是印度的共同体的例子,挑战自由主义理论的确定性。其理论目标是反对一切偏见和预成的判断,通过这样的批判工作,证明政治差异并不总是西方以外世界在哲学和文化上落后的证据。查特吉强调他的取向是现实主义的而不是乌托邦的,只是试图理解后殖民民主的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