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随意搜寻的封面

随意搜寻

Peter Morville

出版时间

2013-10-01

ISBN

9787560987583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如何找到出路?在纷繁交错的信息流中,我们如何筛选出想要的信息?既然Google已经魔法般地将正确答案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信息架构的方式依然重要?

《Web信息架构》的作者Peter Morville,用了10年时间回答以上问题。《随意搜寻》是 一趟奇妙的旅程,让未来触手可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找到任何人、任何东西。这本书即是路线图,也是信息时代的“玛雅预言”,它解释了在普适计算和互联网的交叉路口,搜索和寻路技术对经济、文化产生的冲击。《随意搜寻》为我们描绘了一条新路径,贯穿了营销和设计的崭新蓝图。这本书充满洞察力,它可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你的目标,甚至改变你的人生。

我希望你也跟我一样,让这本《随意搜寻》引导你思考,结合你的环境与经验,触发你的行动。

——蔡学镛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首席产品架构师、前创新工场首席布道师

这是一场让人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且大开眼界的旅途。这趟旅途关注的主题正日益变得重要、变成现实。

——David Weinberger

《小块松散组合》《线车宣言》作者

搜索引擎营销(SEM)是当今互联网上最热门的事情,而且也名副其实。《随意搜寻》不但拓宽了搜索引擎营销的范围,也提供了基于用户行为的深入见解。本书还能带动你的在线业务,将你的业务带入一个充满可能的新世界。

——Jakob Nielsen博士

《Web可用性设计》作者

在《随意搜寻》中,Peter Morville全身心地投入了心智层的电子世界。这是一本给所有人的必读物,是设计师不可错过的实践指南。

——Gary Marchionini博士

北卡罗来纳大学

目录
序(你现在在这儿!)
辨识本书的内容范围、目的、结构和受众。
第一章 失物招领
解释了可寻性和可寻物件的定义、示例和故事。探索了环境可寻性的价值和重要性。关键词:Treo、GPS、RFID、长尾理论。
第二章 寻路简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开始被思路震撼了,觉得有些那个简史三部曲的意思(还想去查查谁先写)。单独到后来就觉得空有气势,很多东西都点到为止,不讲细也不往深里讲了,太失望了。
“阅读书籍的人和阅读网页的人很快会打开同一页。”
任何东西,做得再好,如果人们找不到,全都白搭。但是是否有必要将可寻性上升到与设计和开发并列的高度,有待商榷。
这本书是05年写的,但今年(14年)读起来不觉得过时。对一本关于互联网的书而言,这意味着它确实触及了一些本质问题。。(ps,不容易过时的本质之外有大约20%内容已过保质期)
2015年4月24日读毕,迷宫、寻路、路标、google等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米诺陶中的线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线索。这本书巧妙在把搜索放到由古到今人类面临的“迷路”问题中,一点一点展开人类的解决方案,这种书可以启发我们创造。另外,作者提到Linux的开发过程,证明了分散、自发的个体行为效率要高于集中、统一的政府行为。可见,作者是市场派。作者对西蒙、人工智能、自私的基因等的理解,可以贯通,非常令人佩服。
互联网地图学。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句“只要找不到,你就买不了”。 @2019-04-23 01:06:37
十六年前讲互联网的书了,读起来还是能有启发。另外,读到一些有意思的比喻。
不同于其他动物书的阅读体验,作者笔下糅合的技术与哲学让人着迷,05年的智慧依旧是宝贵的参照物。他把语言、媒介、建筑置于Web空间中,探索思维的路径,观察信息的推拉,追问隐私的边界。如果早几年遇到一定会很不一样,但现在细读于我同样是一种Wayfinding。“未来存在于今天,只是分布得没有规则。”
阳志平和少楠推荐了,信息时代的一把钥匙。终于读完了,3个小时。留了一大堆标注,脑中杂乱的吸收了很多离散的观点。还得读。书并不是how层面的书,只是帮我理解了互联网这个世界,尤其是从信息的角度。
很吸引人的信息搜寻书籍,作者是web架构之父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