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批评的功能的封面

批评的功能

[英]特里·伊格尔顿

出版时间

2018-05-31

ISBN

978756219453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 编辑推荐 -

★我们每天都会遭逢各式各样的批评,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文化政治。但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批评?这些批评发挥着怎样的功能?这本洗练的小书为你娓娓道来。

★而当着手研究时,批评家也会被这组令人困扰的问题吸引住:该研究的意义何在?打算研究给谁看、影响谁、令谁印象深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又赋予这种批评行为什么样的功能?本书是对批评的细致剖解。

★今天,批评仍带有其传统的自信,而这恰表明其危机要么未引起足够重视,要么被主动回避掉了。实际上,批评已缺乏实质性社会功能,要么属于文学产业公共关系分支的一部分,要么就完全是学术界内部的事情。

★可它的情况并非一直如此,甚至今天也不必如此。著名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在以批评为武器长期纵横文化界过后,却回过头来反思批评本身,以其一贯犀利而精确的文笔,在本书中对诸般问题展开深刻的探讨。

★“如今,用英语写作的文化批评家中,伊格尔顿首屈一指。”(《卫报》)“伊格尔顿是一位斗志昂扬、表述果决、诙谐机智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国家周刊》)

- 内容简介 -

在任何时期、任何文化中,批评理应扮演督促社会进步的角色。但如今种种迹象表明,批评已陷入无批评的危机泥淖。面对这一严峻问题,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本书中进行了迫切的回应。他以18世纪以来英国批评制度的演变过程为经,以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为纬,史论交织,犀利而精确地对批评本身进行细致的剖解,直抵其病灶,作振聋发聩之声言:“现代批评是在反对绝对主义政权的斗争中产生的,除非现在把它定义为反对资产阶级政权的斗争,否则它可能根本没有前途。”

- 作者简介 -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 ),英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已出版著作四十余种,包括《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引论》、《批评的功能》、《后现代主义幻象》、《人生的意义》等。

- 译者简介 -

程佳,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英国班戈大学R. S. 托马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已出版《R. S. 托马斯自选诗集:1946—1968》、《R. S. 托马斯诗选:1945—1990》、《R. S. 托马斯晚年诗选:1988—2000》、《她把怜悯带回大街上:丽塔·达夫诗选》、《再造方舟:与动物共生》、《记忆未来》等译著。

目录
总 序丨重拾拜德雅之学
批评的功能
前言
I
II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跟特里·伊格尔顿相比,詹姆斯·伍德只是一个Reviewer。
内容提要:1.现代批评诞生于18世纪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其主旨在于反抗当时的统治权威,召唤理性的讨论空间 2.批评的出现来自于对文学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关联的追问,大有一种对通俗的乐趣进行严肃化反思的倾向,关注点从18世纪的文化政治,到19世纪的公众道德,到20世纪的文学问题,不断地在走向死胡同。3.批评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最多的时候,往往就是新的文学理论最火热的时候。4.在专业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的时代里,文学批评和研究要取得合法性,泛泛而谈、文人式的批评越来越没生存空间,但如何占据一种圣人形象的高位,与资本主义和大众文化保持距离,又不摆出令人反感的精英主义姿态是一道难题;伊格尔顿看来,卡莱尔、阿诺德乃至利维斯都不可避免地失败了。惟有他的导师威廉斯踩在时代前线上 5批评应当回归18世纪传统。
读不下去了。非常无聊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史料综述。
批评家≠知识分子;批评家≠文人。莫名想到一句话,记不清是谁讲的了,“批评就是战斗”。本雅明也说,“批评家就是军事家。” 我们现在总说,文学批评,但批评一定有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功能。“当代批评家的作用就是通过话语和实践,使得被压抑的需求、利益和欲望可以获取那些能够讲它们焊接成一个集体政治力量的文化形式。” 也许文学就是表达,批评其实也是表达,但渴望的是集体性的联合的本质的表达。
在图书馆看睡着了。 历史堆积实在无聊,我应该不会轻易接触知识考古学方法的书了
不错,找本英文的再读一遍。
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入手,勾勒了从18世纪一直到20世纪批评所发挥的功能。批评诞生于对于绝对主义政权的反抗,依赖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经19世纪,当资产阶级社会自身发生变动和分裂,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明显,专业化加强,“文人”代表的批评开始陷入尴尬,变得鸡肋。伊格尔顿以其强烈的立场性批驳了20世纪西方文论对此做出的努力,甚至对于解构主义也多有质疑。最终提出若想恢复批评的功能只能立足于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反抗。
难度大的一本书
翻译一言难尽
伊格尔顿重点关注“批评”在英国的历时发展,论述“批评”与“公共领域”、“资产阶级读者”、“文人/圣人”等之间的关系,也论及批评在不同历史时段所持有的姿态。好喜欢其中的“社会学成分”分析,能脑补出“沙龙”、“咖啡屋”之类的(可爱)场景。翻译太糟,只得自动调整语序,强行标点,最后两章更是“跬步跬步”般的行速~都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