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米歇尔·福柯:“乔治·巴塔耶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写作者之一。”
★日志+笔记+诗歌=一个多元混响的复合文本。
★快感+恐怖+死亡=一次狂暴痉挛的哲学体验。
★异质写作者巴塔耶自述:“我们可以,甚至必须,回应某种东西:它非上帝,却比一切权利更加强大;那就是不可能,而我们只有忘掉所有这些权利的真理,只有接受消失,才能抵达它。”
★又言:“诗歌是一场单纯的迂回:我借之逃离了话语的世界,后者在我眼里已成了自然的世界。我随诗歌进入一座坟墓,那里,无限的可能正从逻辑世界的死亡中诞生。”
- 内容简介 -
本书由三个文本组成。
第一个文本是D(狄亚努斯)的日志,它构成了被称为“鼠的故事”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以D的视角展开,记述了他与B的情乱,同时,在这场混乱的激情中,A(阿尔法主教)作为一个衔接D与B之关系的人物在场。
第一部分也涉及了D与E的情乱,而这构成了第二个文本的记述核心。第二部分被称为“狄亚努斯”,是A的笔记。这部分以A的视角展开。
这两个文本共同结构了本书的故事。被称为“俄瑞斯忒斯”的第三部分则更像是一个总的视角,或者说,一则诗性概述。它由诗歌和诗论组成。巴塔耶写道:“为了在一片明显的不可能中抓住一丝可能,我必须首先想象相反的情境。”
- 作者简介 -
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20世纪法国思想地层里定位幽深且持续影响的一大震源。其一生的写作和活动,以激烈打断和急剧偏转的形式,于文学、哲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艺术史等领域的交界处,在对色情、耗费、僭越、献祭和非知等主题的开掘中,塑造出一个又一个迷人且多样的知识地貌。
- 译者简介 -
尉光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出版有《不可言明的共通体》(与夏可君合译)、《艺术与诸众:论艺术的九封信》、《普尔奇内拉或献给孩童的嬉游曲》、《奇遇》等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