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宁芙的封面

宁芙

[意] 吉奥乔·阿甘本

出版时间

2016-04-29

ISBN

9787562492153

评分

★★★★★
书籍介绍

•自古希腊以降,人们一直在找寻一种通向过去、激活记忆的方式。这正是阿甘本在《宁芙》一书中所讨论的主题:对时间与影像之关系的探索。

•过去与当下,记忆与影像,影像与宁芙。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记忆技术,去穿透过去与当下之间的隔膜,去把握那个业已逝去的过去。在阿甘本看来,真正的记忆技术就是宁芙化的技术,只有与作为影像的宁芙结合,一种通向过去的可能性才能真正降临。

•阿甘本是少有的其思想和写作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宁芙》探讨了一系列关于美学理论的广泛研究课题,包括意大利舞蹈大师多梅尼科•达•皮亚琴察的“魅像”概念,德国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堡著名的《谟涅摩绪涅图谱》,瓦尔特•本雅明的“辩证影像”概念,以及芝加哥著名摄影师内森•勒纳在1972年的离奇发现。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领域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文献。

内容简介

在探索打开过去之门的方式上,古希腊人用一种神秘的仪式,召唤出可以为我们带来过去叙事和幻像的谟涅摩绪涅女神。然而,现代思想家们却将我们通往过去的命运交付给一个影像。德里达的得意门生伯纳德•斯蒂格勒将我们面对影像的技术,理解为影像的自动化过程。

不过,从一开始,阿甘本就将他的影像哲学附着在德勒兹的重复的基面上,他所关心的并不是纯粹回到过去的可能,他认为我们必须在影像的碎片中,恢复一个潜在的过去,而不是仅仅恪守一个空洞的客观性原则。

在此意义上,阿甘本将影像比作宁芙。宁芙是古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中的仙子,她们并不是诸神,并不能享受永生,因此在阿甘本看来,她们是介于人与动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宁芙就是影像的隐喻,影像是一种介于真正鲜活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物。阿甘本通过追溯图像学研究的谱系,提出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封存在影像之中,我们唯有在与影像(宁芙)的结合中,才能去开启通向记忆、通向过去的可能性。

吉奥乔•阿甘本(1942-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古典学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现在在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巴黎的哲学国际学院以及欧洲高等学院同时担任教职。他早年求学于罗马,后辗转于法国的莱托、英国的伦敦,并在著名的瓦堡研究所从事研究 工作。1995年,一部《神圣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让他在世界思想界声名鹊起,迄今为止,他已经围绕“神圣人”系列出版了9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国与荣耀》《语言的圣礼》《例外状态》《最高的贫困》《身体之用》等)。在这些著作中,阿甘本依循着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轨迹,探索了从古希腊以及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政治权力及其治理术是如何在政治生活中展开的,又是如何将我们的生命分割为政治生命和赤裸生命的。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诗的终结》、《宁芙》、《潜能》等。

译者简介

蓝江,男,1977年出生,...

(展开全部)

目录
目录
总 序│重拾拜德雅之学
译者序│记忆与影像
宁 芙
附 录│为了电影的伦理 / 阿甘本
用户评论
阿甘本每一本著作的考古学式的文风都让人沉浸其中。宁芙是我们永远抵达不到的彼在,我们的幽灵。
影像需要与主体的交合才能将记忆激活并重生,这是介于绝对静态的影像和鲜活的生命间的第三记忆,正如介于动物与人之间的宁芙需要与人交合才能获得魂。
很短。宁芙是对影像一个很好的比喻,人们可借助自己的意向性对影像进行投注,不断重新结域、激活而生成出来新的感受或记忆(很像德勒兹的理论,也是一种反形而上学的技术)。。。用这个神话人物比喻很恰当,她既不是人也不是灵,通过与人类不断交媾才获得魂。
过往的光影照映在当下,你执迷的影像之美,是辩证的静止,是注定失去的不可得。“曾在之物与当下(jetz)构成的星丛”,它们只存在于一瞬。
阿甘本描述得很迷人。蓝江写的导言基本是误导,翻译得也不太行,大致校对了一下就有三四处错误。延续阿甘本stanzas的思路,将瓦堡的图像学与辩证影像相结合(其实谈不上新意,毕竟本雅明本来就受了瓦堡的影响)。images是西方历史分裂症的症候,也是其最后的走向epiphany的结果。
离题下:有一种看起来旁征博引实际十分轻浮的电影评论,其可憎的语言风格用用本文中的一例来说明很恰当。第五节,阿甘本引用芝加哥一位隐逸作家Darger,讲他和前文提到的Warburg从事类似的创作活动,阿甘本随即造了一个故弄玄虚、其实对行文毫无意义的词组nympha Dargeriana。这几近于在中文里对个别现象进行孱弱的联想思考时,用连字符造出一个经不起验证推敲的概念,然后把它伪装成深藏于事物核心的原则。评论,本质上是赋予个别作品其艺术史上地位的活动,而艺术史,就是人类庞大浩繁的精神活动的全体。没有了解、思索过思想何所从来的现实本身,而空谈思想,犹如分割词与物本应有的坚实联系,那就一定会流于肤浅。
出乎意料的短,不过内容还不错。通过阿甘本的宁芙认识Warburg的Nachleben,得到了Gombrich那看不到的东西。所以Nachleben就是《记忆女神》中每个板块里图片中的间性的东西,一种震荡,一个幽灵,迫切的需要一个形象。所以Warburg对艺术史的贡献就是,他不是在“观看”,而是在“创造”。但创造物是什么?《记忆女神》吗?不,是一种震荡,一个幽灵,迫切的需要一个形象.. (阿甘本的宁芙我太熟悉了,不久之前就见过一个。)
本书糟糕的排版方式竟然在无意中制造了如此多的停顿,整个阅读体验也是与一种不是影像而是魅影的宁芙的媾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借用了帕拉塞尔苏斯及后来图像/影像中的“宁芙”,道成肉身(即瓦尔堡死后“完成的”图谱或被摄影并展览的“在不真实的国度”)也绝非是激情形式的目的或实现方式,图像学历史的可能性仅向无尽的摆荡敞开。
市面上大多数书都是安排着意义和价值在某种情况下的自我升华,像是自身时代的缩影。但正如以前有人告诉我那样。会有一些人有意无意留下了人类几千年的自我总结,一本薄薄的书却是在讲,全部的历史因此都以某种叙事方式回到人们眼前。按一种叙事方式解答困惑的人,就是那个看到海洋浩瀚,于是在海边捡贝壳的人。这本书就是书海拾贝的意外之旅。
由时间和记忆构成的、纯粹历史的生命,星丛背后的景深(锥体),与鲜活生命/目光对称——然而,目光本身可以成为—作品吗,因此,托付的对象只能是星丛(却已然、尚未),而想象仅是星辰的分裂,并经由类推/重复/记忆被突然知觉为整体,于是一张书写的页面从笔下出现,却从不掬于手中。 概念亲缘和德勒兹更贴,尤其是时间影像那本,宁芙某种程度上就是时间—晶体,而建构影像的身体而非身体的影像,其实就是批评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