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审美意识形态的封面

审美意识形态

[英] 特里·伊格尔顿

出版时间

2001-06-30

ISBN

9787563324989

评分

★★★★★
书籍介绍

《审美意识形态》是一本比较艰深的书,它以20世纪德国美学的重要理论为对象,对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马克思、本杰明、阿多诺等对20世纪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想家”的理论作了深入的意识形态剖析,对于深化意识形态的批评方法,反思阿尔都塞学派研究思路的局限性,都作出了非常富于启发性的分析论证。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 1943- ),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1964年大学毕业后任雷蒙·威廉斯的助理研究员。1969年到牛津大学任教,长期担任凯瑟琳学院沃顿英文和文学理论讲座教授,现任曼彻斯特大学英文讲座教授。从60年代末开始,伊格尔顿以“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评析当代西方各种美学和文学批评流派,分析和评价英美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当代美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界影响广泛。主要著作有《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引论》、《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力量的神话:对勃朗特姐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目录
《审美意识形态》中译本序
导言
第一章 自由的规则
第二章 心灵的法则:夏夫兹博里、休谟、伯克
第三章 康德式的想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今天重看中文版发现一些关键环节的意思存在误译,要不是掩藏了愿意,要不是曲解,这很糟糕,因为其实伊格尔顿的许多著作都可以视为手把手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教科书,其自己的观点就体现在那么几个关键环节里。
: B83/2242-1
写得挺好,毕竟01年的译著,算不错了。伊格尔顿自身的“身体”理论在书中偶有提及,但是,这种杂糅了弗洛伊德、马克思、阿尔都塞的批判感觉没有令人震惊的感觉。但是把美学话语与市民社会联系起来是个不错的角度,他似乎也是受到其中常常称引的那篇博士论文的启发。
伊格尔顿论述理性和感性的关系很值得我们作为对当下中国政治、思想生活一个解释的工具。
我擦 这是给人读的么!
这本书的标题是一个超级大错译,应该叫审美的意识形态,或者叫美学意识形态。在伊格尔顿的术语里它是“审美意识形态”里面的一小部分。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和国内文艺学讲的“审美意识形态”在外延上相似,但关切完全不同
丰富,读完后有噎住感。重视肉体的重要性,由身体勾连国家、阶级、生产方式等政治概念。不完全基于身体/理性的二元论,身体的概念过于膨胀,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人本身,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
真的看不懂……除了温克尔曼、尼采、本雅明的部分能懂点😭的确需要强大的知识背景
头大,费脑
翻译稍显晦涩。第一章和第八章分别论述了鲍姆嘉通和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鲍姆嘉通作为西方现代美学概念的奠基人,提出人类应该研究自己的感性,产生关于美与丑的判断。伊格尔顿认为对鲍姆嘉通来说审美认识介于理性的普遍性和感性的特殊性之间,而这样的一种美学开始萌发不久后就遭到了“驱逐”:康德从审美表达中驱逐所有感性的东西而只留下纯粹的形式,席勒则将美学分解为某种富于创造性的不确定性。至此美学被有目的地转变,到了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的叙述中,美学早已从鲍姆嘉通所强调的感性和理性的调和变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不同语境之下的两极分化。这之后马克思站了出来,号召重新确立这样一种崇尚感性又不至于陷入经验主义的美学和基础科学。经过伊格尔顿对这部分美学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从中看到美学最初意义的出走和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