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化与文明的封面

文化与文明

曹卫东

出版时间

2005-08-01

ISBN

9787563355181

评分

★★★★★
书籍介绍

文化与文明之间存在怎样的瓜葛?它们在不同语境中被人们使用时所呈现的优先权的不同蕴含着怎样的历史与社会意义?它们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启发?本书尝试着通过对文化和文明这两个关键词的思想史意义进行追溯而对这几个问题作出解答。

曹卫东,1968年5月生于江苏阜宁,博士,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德国思想史、法兰克福学派及中德文化关系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2001)、《中国文学在德国》(2002)、《雪落美因河》(2002)、《权力的他者》(2004)等;编有《霍克海默文集》(第1卷,2003)、《哈贝马斯文集》(第1—4卷,2001—2005)等。

目录
1/一、赫尔德:文化观念的确立
1/1.光明、仁爱的一生
4/2.反思“文明”
7/3.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表征
13/4.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文化与文明
挺有趣的小册子
还是比较赞同利维斯“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的概念,文化社会学的创始人竟然是马克思韦伯的弟弟,惊诧中。。。
很薄的一本书,但是对于现代与后现代可以做无限的延伸,对于几位大师的介绍可以说是条理清晰,而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一种理论的工具,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划界,在这一点上,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
四个大家
我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能不能把不同学者关于同一问题的思想做成打勾还是画叉的表格,这样的话就好看很多了,明明有些观点就是一脉相承的啊,到底哪里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啊!读完书的想法:文化强调绝对精神和道德的高尚,它要培养价值,培养人的品格。然而,文明的规范即社会公德则会抑制人的天性,文明是现代性的幌子,是分工下的另一高效技术。公德不为个人。批判!去彻底地批判!去做高贵的野蛮人!
师说。
略过了最后一章的哈贝马斯。
赫尔德: 率先提出与文明相区别的文化观念,反思启蒙运动的理性注意文明观,强调各民族文化、文化个体性。 马修.阿诺德: 以文化为武器对文明进行反思批判,成为社会政治批评的工具。 阿尔弗莱德.韦伯: 创造文化社会学-区分文明与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现代性观念。 诺贝特.埃利亚斯: 从礼貌、教养发展而成的持续的文明 哈贝马斯: 关注文化与文明身处其中的现代性语境问题,摆脱了文化与文明的对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