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多余的素材的封面

多余的素材

陈丹青

出版时间

2007-08-31

ISBN

978756336695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继《纽约琐记》之后,本书是陈丹青归国前夕写成的另一部纪实文集,其主题首次越出“艺术”之外,触探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书中,时代的质感体现为日常细节,历史的分量,举重若轻:那就是我们亲历的生活,而作者严肃地戏称为“多余的素材”。

这一册散文集,以日常细节牵动种种记忆,并获得历史感,本次修订增添或更换部分罕见的老照片,佐证文字,为许多变形、遗失,但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图文叙述。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插队农村时开始自习油画。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目录
修订版序
题记
我的第一次油画风景写生
我的第一次油画肖像写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无论从书的哪一页都能很容易地察觉出陈丹青的艺术素养。画家写打架是不用一个标点的上百字一招一式紧紧凑凑连贯下来,画家笔下的老上海弄堂里的亲疏远近是每天傍晚随米香拉起的露天长龙。在我觉得此书五星好看的时候,它被人从自习桌上顺走了。等以后买到看完再把这一星补上吧。
好书
不怕你装,看谁装的最像
至此终于感受到了小时候老师所说的缓缓地展开的画卷。满满的上海的回忆让人也好有感触。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素材。这就是人生啊。
陈师此次前来开讲,曾提到书中几处细节。提到爷爷说“相貌极好”,我待读到此书 才看到真是好。要形容的话也只能说是“正”了。先生素喜观察他人相貌,此前也曾盛赞过木心先生仪表堂堂,真要我说,先生长得才真是好。听罢讲座排队签售,我妄请他写上我的名字,他毫不大意地接过了,左手执烟笔下却照旧一丝不苟,此等“民国范儿”,我只有在心中击节赞叹了。此书中他尊为师长、先生之人多已作古,可以想见他在讲座中提起文革破坏力时幽幽的喟叹。照样绕不开大学教育的话题,照样是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从最后看去,好一派不怒自威的气象。其实矛盾很简单,只怕先生不肯解。不过, 读完《归国的确认》我便知道,这个结, 先生是不会去解的了。只可惜是这个地方负了他,而他 却始终不曾远离。
“那天下午,历史见面了,彼此点起烟来。” 前几篇写得真好
很典型的陈丹青 又是知青、学画、老上海之类的话题 满满的怀念和对老一辈气度的敬畏 在老弄堂里学画的画面好美 是我想象中的岁月静好 也被他大段笔墨描述的胡兰成抓住了兴趣 很想多了解
窥得一些历史碎片。不爱断句。“最最记得十七岁那年辗转出山长途跋涉爬进火车一路是鹰潭诸暨金华杭州嘉兴大清早火车终于开近上海开进沪西窗玻璃外灰秃秃水泥楼群越来越高天蒙蒙亮一群群黑压压上海人骑在脚踏车上放下腿脚被扳道工挡在铁路边缘景象壮观眼睛一热好不委屈啊上海到了上海到了眼前这可不就是日想夜想的大上海!”
优美极了 一读再读
琐碎没有章法也是可以有趣和玩味的明白了不止有一种表达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读不进去也是抚掌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