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胡适的前半生的封面

胡适的前半生

邵建

出版时间

2013-04-30

ISBN

9787563369157

评分

★★★★★
书籍介绍

胡适是20世纪的一个文化坐标,一种精神象征,一条思想脉络。即使放在2l世纪的今天,胡适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依然是普世意义上的一种价值选择。基于此,本著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胡适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

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胡适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代,中国人陆逐步对胡适重开评价,这是一个“去妖魔化”的过程。胡适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逐步从学术领域过渡到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随着人们对胡适和胡适思想的深入,已经沉入历史背影中的胡适再度走向历史前台。本书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他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

邵建: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师,任教文学理论。教书之余,读书与作。1980年代中期以后,写作以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为主。1990年代中期后,曾作知识分子研究。本世纪以来,以20世纪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与鲁迅为个案,从思想史角度作胡、鲁比较研究。2005年以来,另作胡适研究。与此同时,开始吋评写作。

目录
【代序】 让“胡适”重返历史前台
【第一部分】 成长年代(1891-1910)
一 “我是安徽徽州人”
二 幼年失怙
三 “我都得到感谢我的慈母”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修改了对于两个人的看法,一个是孙文,一个是徐志摩
爱他就要了解他
邵建先生其人初识于他本人的博客,常慨叹其著时评文章。今除夕年末读罢此书。犹感中国知识分子的块垒,胡适之的精神价值一百年后穿过历史迷障于邵建先生。
作者“借胡发挥”的够远,了解不少以前不知道的,受教。
作为一本历史著名人物的传记,本书基本上勾勒出了胡适前半生的轨迹。正如本书所追求的的理性思考感性表达,本书的闪光点在于其对胡适的前半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回顾,而作为历史书籍读最大的不足就是感性表达,过多的个人判断和论述影响了书籍的价值。胡适和鲁迅作为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人物,长期存在着漠视和误读,本书的作者也就是在努力还原那个真实的胡适。
““民主”完全是从母语文化中汰选出来的词,它的本意恰恰是和“民治”极不相容的“为民做主”和“民的主宰””——这一句是瞎扯。“民主”不是从汉语已有之词中汰选出来的,而是新造之词,是与“君主”对偶之词,其本意就是“人民做主”。
一部自由主义义理的普及读本,从普世价值和世理常情的角度来解读,大多是情感主义的认同感以及对时代矩观的细微探讨,从文人墨客,到新文化格局,本书成为文化端不可多得的“宽厚”之作。文风细腻,多侧重理趣,但文中还是有晦涩不足之处,例谈鲁迅,说四一二。
希望自己能一直独立思考
该书的特点在于文笔晓畅、不矜不盈,从日记、书信、年谱中为胡适塑形,呈现出胡适前半生的思想脉络。同时采用了以人带史的写法,聚焦胡适之余也折射出他身处的时代,资料较为详实。读之前最好是较为熟悉胡适身处的这段历史,并读过《四十自述》《胡适口述自传》,手头再放上《鲁迅全集》《胡适日记全编》《胡适文集》《胡适来往书信选》《胡适与韦莲司》等书以供随时翻阅。本书侧重胡适思想上的梳理,作者提到对自己的要求是“理性思考,感性表达”,他的文字不拒人以千里之外,但有时感性表达有余。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了解胡适思想(1891-1927)脉络的一本好书。
唯一的硬傷是胡適「只是接受了19世紀密爾的新自由主義,對密爾以前以洛克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義缺乏瞭解」。瑕不掩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