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的封面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本社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

9787563372720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记录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因甲午战败,清政府派遣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时的五次往复辩难。 作者:本社
目录
出版说明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其实不好算作一本书.
弱国真真无外交
读来让人非常郁闷的一本书,战败求和,条件都是对方开好的,能做的只是讨价还价,割地少一点,驻军少一点,驻军费自理,赔款打个折,款项能否少计利息,甚至只是在条款上语气和缓一点。为了能减少点滴的损耗,李鸿章几乎都是在乞求了。作为朝廷老臣,做到这份上,已无法再予以苛责。还是再重复一下序言中的那段话吧。伊李的马关和谈是19世纪以来最让中国人感到耻辱的一幕。无论是伊藤博文的咄咄逼人,还是李鸿章的努力周旋,都会使我们产生出一种想要更积极地参与历史的情怀和驱动力。读了这个东西,你才会有一种爱国的真实愿望。只有了解历史,爱国主义才是有根的。也就是说,爱国首先不是一种观念,而是对历史的经验及其体认。
谁是下一个李中堂呢?
像看戏剧。伊藤咄咄逼人,李中堂且战且退。
伊藤博文的谦恭可真是霸道,说的最多的就是不可了
读伊李前后五次问答是悲叹,国际政治终究以实力为主导,中堂所有据理力争巧舌如簧,比不过一次被刺杀带来的砝码。读台民抗约则是嗟叹,现如今说“割让时有没有问过本岛人意见”的,不是无知就是坏。读列国舆论则是感叹,俄国对不冻港早有渴求,而英国感慨只怕清国会成日本的印度——敢情你也知道你把印度当奶牛使啊……
著者不明,难辨真伪,台版序言說恐怕是日方紀錄,查了關鍵詞,目前還沒有搜到日文版,日本sns上放著的也是中文版本。wiki的引用,1源陳舜臣,2源一部日本通史,都缺乏一手資料的reference @2020-01-17 13:43:08
这种东西不能给FQ们看见…… @2011-04-07 17:05:34
爱国首先不是一种观念,而是对历史的经验及其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