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击壤歌的封面

击壤歌

朱天心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756339334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这是个五岁想当农夫,八岁想当炮兵,之后想到威廉波特打少棒,想当记者想当上帝想当拿破仑的情妇想当伊莉莎白一世的少女,合上书页时所有时间犹如雕像静止,尚未启动,这是一切漫游的起点,这是老灵魂,后来频频回眺,为之伤逝,为之悼亡的黄金时光。

很多人认可天心的才情出众,却实在太少人知道天心的看书之多。

天心是自幼大人书看得多,到得读书便人家十遍方可读熟,是为苦读;她却只读一遍两遍即通,自是乐读。

—— 朱西宁

我家的销量冠军是妹妹天心的《击壤歌》,有二三十万册,我们都说天心是印钞机。《击壤歌》写了少女高中时代的故事,有很多少年都喜欢读,经常写信来表达崇拜之情。这情形很像现在的偶像作家。

—— 朱天文

由于家学渊源,十来岁的朱天心已颇有大将之风,再加上老牌才子胡兰成的点拨,下笔行文在在令人惊艳。《击壤歌》所焕发的率性浪漫,不啻是《未央歌》的一脉真传,而朱天心那样随便的就念完北一女,还成了台大人,真让我辈叹为观止,她还参与“三三”,诗书天下,礼乐江山,好不热闹。

—— 王德威

朱家一门两代三人都是好作家,这是世界上少见的,如果没人能举出另外的例子,我要说这在世界上是仅见的;而且朱家的女婿,也就是二女朱天心的先生谢材俊,亦是好作家,好评论家,好编辑;再有天文她们的母亲刘慕沙,是日本文学的汉文翻译家。

我有时在朱家坐着,看着他们男女老少,真是目瞪口呆。

—— 阿城

朱天心,台湾著名作家,祖籍山东临朐,出身文学世家,作家朱西宁与翻译家刘慕沙之女,一九五八年三月生于高雄凤山,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

早年曾私淑胡兰成,十七岁即凭《击壤歌》扬名台湾,曾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与其姊朱天文并称“文坛姐妹花”,曾主编《三三集刊》,现专事写作。主要著作有《击壤歌》、《方舟上的日子》、《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时移事往》、《我记得缮》、《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小说家的政治周记》、《学飞的盟盟》、《古都》、《漫游者》、《二十二岁之前》等。

目录
代序/胡兰成
自序/朱天心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楚天千里清秋
绿兮衣兮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以李白来做引,胡兰成这个序给的期待太高了。全书带着一份年少轻狂的真实,过了40年这份属于少年人的意气仍然动人。
十七岁少女的文字是那么随性浪漫啊~
那真是一段感情用的最奢侈的日子。
读下来一边怀念一边羡慕。十七岁时候可以和好玩的小伙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日子真是金色的。(即使透过朱氏姐妹,也还是不喜欢胡兰成,他写的东西一点不觉得高明。他唯一的优点大概是夸人夸上天,让天文天心可以在小姑娘的时候就有自信以写作为生。)
【2017.99】感觉更适合初高中女孩子看,满篇都是青春的荷尔蒙,虽然跳跃,但胜在年轻的愉悦。可能更倾向于少女私日记,那样的年纪明明什么都不懂,却仿佛自己就是全宇宙,每天思考着深刻的命题
十七岁少女的作品并不能降低我对于书目的要求,但我想读毕我是产生了名为“嫉妒”的恶意情绪。
我在想,如果同是十七岁,我会喜欢这本青春少女日记吗,怕是人生之事皆在脱身后才回望,回望时才理清情感,十七岁时我也憧憬成日读书,荡红砖路的大学生活,在星星下做梦,感受雷雨后的夏日午后,只是五十年过去,已经没有那样缓慢体悟的青春供给给这一代人了,所以我是怀着羡慕的情绪读的,以及我有幸能共情小虾的多愁善感,敏感的虾找到同类,是很喜悦的。
老实说,这本书真的很让我失望,它躺在我"想读"的列表里一年多,终于有机会想到它借到它读到它,却发现它甚至都不能让我产生读下去的欲望。看到很多人诟病胡兰成的序,我绝对赞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网络文学时代更之前的那种假文艺青年写日记的感觉,没深度,没层次,没情节,理不清的人物关系,不清晰的人物画像,多的是碎碎念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随心所欲的流水账。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作者17岁的作品,写的都是青春,这点我不能苟同,青春不代表没有故事,青春的文学作品也不代表只有情绪没有内容。起初我标识想读这本书的时候,它的评价还在8分之上(我基本不看8.5分以下的书),现在已经降到8分以下了,想来读者的眼睛还是雪亮的,这种攀附关系硬推出来的文二代的作品(看序就能理解),不值得我浪费时间去阅读。
因为上月读《行云记》的原因,重读了这本书。记得当年读完给到高评的原因是以大陆的青春小说郭敬明为参照物的,而现在依然给高分,台湾的年轻一代也……
“我们没有多少选择而得以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