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电影诗学的封面

电影诗学

[美] 大卫·波德维尔

出版时间

2010-07-31

ISBN

9787563399031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电影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是如何被创造出来以达到特定的效果的?对波德维尔来说,电影就是创造存在于历史语境中的东西,而目的是产生确定的效果。波德维尔从这一核心主题出发,针对电影出于其电影的目的如何引导并改造文化和跨文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全面理解的方法。书中还包含了五百多幅电影截图。对于任何一位电影学生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书。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生于1947年7月23日,美国杰出的电影理论家及作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名誉退休教授,电影研究雅克•勒杜教授,法国电影资料馆顾问。波德维尔是“认知电影理论”的创始人,并以其对小津安二郎、爱森斯坦等人的作者研究,电影叙事学,香港电影研究,电影风格史的研究而广受尊敬。并著有广受欢迎的《电影艺术》《世界电影史》《古典好莱坞电影》等。

张锦,四川大学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硕士,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文学硕士、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目录
鸣谢
导论
第一部 理论的问题
第一章 电影诗学
传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没完整地看,选择性地跳过了几个章节。有时间再把剩下的补完。
实话实说,不喜欢前半部分,喜欢后半部分
任何希望理解电影的人都可以尝试阅读这本书
电影语言的历史,细致而学识丰厚
很清新,因为回到电影的本身了,而不是意识形态、精神分析这些恶心人的霸道的大理论;有些散漫,追求多元化,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有些东西比较好玩。这部书1/3是注释和附录....似乎比正文的字体还要大。
1.导论不厚道,文化研究纵然有理论-现象两张皮的弊端,但认知主义也有“一拍脑门心理学”的毛病。把精神分析和后学云云的用“The Theory”概括起来整个地批,再推出自己的“Post Theory”,已经是秋风扫落叶般划分敌我的吃相了。难怪齐泽克要批,研究阵地都要被蚕食了。 2.所谓“电影诗学”是电影形式的认知心理学。对“正反打”的分析很精彩,也借之说明了一种研究电影形式的方法论:寻找那些既不全然模仿/再现人的现实体验,又不全然凭空建构,而是在“偶然普遍性”的意义上,能有效传达可感信息的那些电影形式。 3.学过文学理论的别看第二部。 4.第三部好看,对表现主义电影、宽银幕、眨眼动作、日本电影、枪战的分析很有启发,是那种看了之后觉得之前电影都白看了的那种启发。不过评胡金铨水了。
为什么读起来这么痛苦…到底是防御性的前置解释太多还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自己太浮躁?受不了层层剥离语言的外皮 到最后就看到那么点儿东西(发现直接翻到第三部分会快乐很多!(丑陋的叙事学就交给其他人来解析吧
似乎已经穷尽,那么电影的未来在哪里?学究论文,看起来才华一般,都是拿别人的说法换种方式讲解,个人新知少。
第三章拍案!将叙事分为三个维度--很好的解答了自己长久以来对于类型与反类型的困惑。
极其专业,没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