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山东"团匪"的封面

山东"团匪"

崔岷

出版时间

2018-04-01

ISBN

9787566014696

评分

★★★★★
书籍介绍

1853年2月,因太平军攻陷武昌而大受震动的清廷连续颁发三道上谕,号召各省绅民仿照嘉庆年间坚壁清野之法迅速举办团练,以期再现当年“白莲教匪”一度蔓延数载、一经举办团练即“旋就荡平”的明效。这一动员令的发出使得此前仅在广西、湖南、湖北实行的“普行团练”被推广至。其后十余年间,各地广泛兴起的、多由乡绅领导的团练成为地方社会一支引人瞩目的新兴力量。当清廷动员各省绅民举办团练时,给团练赋予的使命是“保卫乡闾”,“无事则各安生业,有事则互卫身家”,明确表达了希望团练协助官府维护地方秩序的期望。不过,随着各省团练的兴起,其在地方社会扮演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角色:固然有协助官府积极抵御叛乱的一面,亦有时常与官府发生激烈冲突、以致“靖乱适所以致乱”的一面。其中,山东团练的表现可谓一例突出的样本。自1853年初办团以来,山东团练逐渐显示出脱离官府控制的倾向,其动辄聚众抗粮的行为给官府田赋征收造成严重的影响。

崔岷,1974年6月生于四川省江油市,祖籍江苏南通。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首批“高层次人才”。研究兴趣为晚清时期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尤侧重社会变动中的官绅、官民关系。已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多篇刊于《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等重要刊物。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目录
序 一
序 二
导 言
第一章 保卫乡闾:山东团练的兴起与演变
一、自广西展开的团练动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篇博士论文,学术性强。支持办团从本质上讲给了基层一个公开组建武装黑社会的机会,跟白道对立也就是早晚的事。饮鸩止渴的故事里,饮鸩是死,渴也是死,区别不过在于哪种死法更难受而已。
真实版曾头市,清律官员评级以地方稳定为主,故清地方官员都上瞒下敷衍,以求不出事混日子为荣,以致造成大乱。秦制下都是如此,上瞒下骗,粉饰太平
本书以山东为个案研究了太平天国后山东团练“匪”化的过程。1853-1855年,朝廷命东省在籍士绅办理团练,任绅不任官一是地方官事务多,二是朝廷防止其舞弊,但团练由士绅领导问题一是缺少粮饷,二是联络不及,三是某些士绅从中舞弊。1860-1866年,鉴于上述问题,团练改由团练大臣领导,杜䎗领导山东团练,其时虽有战功但团练做大,地方官被打压,团练“匪化”,抗税、互斗、杀官、判案等。朝廷深知其中弊病,在战事稍松后将团练权收归官员手中。团练“匪”化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统治出现问题,一是吏治腐败,官民冲突加剧,二是经济凋敝,税额摊派过多且不均,团练给了民众以抗争不公的手段。本书一是多述而少论,二是东省内容不多且没有展现山东特色。深知作者想要回应开篇问题且肯定知道根本原因,但用地方主义解释实在过于牵强。
史料似较缺乏,好像翻来覆去用的都是那几条,对于一篇博士论文而言是不是不尽人意?除此以外,全书更多的是著而不述,简单归类然后呢?分析非常缺乏。最难理解的是,作者简单由史料出发,就将立场站稳在清廷一方?造成山东「团匪」尤著的原因究竟为何?只是民风彪悍吗?书中山东面临的情况在当时全国不都有吗?这些问题还是没有给到很好的解释,这跟开头要回应孔飞力先生留下的问题相差甚远。
孔飞力真的影响深远
在太平天国的叛乱威胁下,清廷意图以“团练”之法动员民众以辅助官军平乱。然而在一贯抑制“地方势力”的国策和体制面前,如何动员民众必然面临着组织、经费、风俗的多重难题。鉴于白莲教之乱官办团练弊端,清廷先是以“在籍绅士”为主导试图白嫖民间武力,后又任命“督办团练大臣”加大药量,结果却是团练平乱不成反自乱的尴尬,最后无奈回归官办模式。以绅办团练则抗粮擅权,以官办团练则贪污委蛇,其中更多的则是仅存虚名。从平白莲教到三元里,“团练”民众效果似乎只是个神话,真正发挥中坚力量的还是罗思举、曾国藩等雇佣兵专家。
关注的现象有新意,阐发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