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的封面

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汪晖

出版时间

2014-01-31

ISBN

978756751197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汪晖关于鲁迅以及辛亥革命研究的最新力作。作者通过对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的细致分析,把阿Q的形象置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解释和文学叙述中来解读, 从崭新的视野回答了鲁迅《阿Q正传》研究史上的三大经典问题,由此对辛亥革命和现代启蒙进行思考。

《阿Q正传》是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鲁迅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另辟蹊径的解读,作者汪晖系统地回答了《阿Q正传》研究史上的三大经典问题:一、作品的叙述方式是否发生了断裂?二、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是国民性的代表,还是农民阶级的思想特征?三、阿Q真的会革命吗?作为国民性典型的阿Q与作为革命党的阿Q在人格上是一个还是两个?

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中国革命的历史解释和文学叙述的重要问题:国民性是单面的,还是自我反身的?如何界定阿Q的阶级身份和社会类型?如何在“重复”中界定“革命”?在《阿Q正传》中,历史与本能、意识与潜意识、精神与身体是什么关系?如何解释鲁迅的“向下超越”,以及从这一角度对辛亥革命和启蒙的思考?

汪晖,江苏扬州人,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华盛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柏林高等研究所等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访问教授。著有《反抗绝望》、《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等。

2013年,10月20日,汪晖与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一起被授予2013年度“帕西奥利奖”(Luca Pacioli Prize)。

目录
一、《阿Q正传》的叙述方法与“国民性”问题
1. 在两种叙述传统之间的《阿Q正传》
2. 外国小说的影响与“国民性”的两重性
3. “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4. 国民性的寓言,还是农民的典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熨帖而极富穿透力,内蕴一种隐秘燃烧的激情。“阿Q正是凭借‘直觉’开始向往一种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一种外在于圣经贤传、外在于历史、外在于秩序、外在于自我因而也外在于他与周遭世界的关系的东西。这不正是摆脱他人引导的可能性所在吗?”在我看来莫非就是镌刻在本能中的对乌托邦的追求?汪晖说的生命主义可以和郜元宝说的文学主义作一番比较和联通。另外,萧红的《后花园》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进行解读,也许还更醒豁些。
还是厉害的。虽然从精神胜利法的失效入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思路,但能向下走到鲁迅看似只是“破”中的那一点“立”处。但其实又是非常悲观的,毕竟左派所坚持的意识其实是可以被给予的,从阿Q到革命者的转化是可以在外在辅助下完成的,在汪的鲁迅这里,却只能靠自己醒来。
一种杂糅了黑格尔和精神分析学的文本分析。不得不说汪晖的理论头脑是十分卓越的,"精神胜利法"也不过是一种自我设定,其无意间的失效透露了更深层次的本能性绽发,阿Q是自我精神内部发展的结果,犹如游荡在革命时代人们心中的鬼魂,在与外在面貌的叠影中,显现出自身脆弱而无从把握的根源。
经过重读才感到汪晖受到《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影响之深,通过阿Q生命中六个意识到自己的瞬间,汪晖将他塑造成一个殉道者,一个辛亥革命的掘墓人,这六个瞬间中,阿Q发现了自己与历史的关系,发现了自己不是作为贫穷的农民而是无产者,在总体社会中的地位。
所渴求的,不是政权的转移,不是民族的独立,也不是某种制度的建立,而是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关乎生命的真正革命
我理想中的鲁迅阅读和阐释
很震撼的一篇作品。
“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按照汪晖的思想脉络衍生,那么近可论证鲁迅「药」中酒馆客人在听说“可怜”时那一瞬的木讷体现着民之可救,远可论证网咗对于猫猫的召回---当然倘若召回成功,那么极可能是瞬间清醒后的再度被牺牲罢了。
期末,真的没时间看书qvq 运用福柯分析鲁迅的绝好范本。果然鲁迅和福柯有很多相似之处,一直想谈谈这个问题但是苦于还没有读过福柯的原著,不敢妄自评论,这篇文章作用福柯的理论运用的非常好。精神胜利法的本质就是一整套社会文化习惯所加之于人的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