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为“三纲”正名的封面

为“三纲”正名

方朝晖

出版时间

2013-12-31

ISBN

9787567513464

评分

★★★★★
书籍介绍

方朝晖明确挑战那种认为“三纲”完全是封建糟粕的非历史主义分析。在《为“三纲”正名》中他指出,三纲思想是源于孔子的春秋学,是孔子在春秋时代针对社会失序所提出的匡正之说;通过董仲舒和汉儒,以及朱熹和宋儒等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历史上提倡“三纲”的学者从未主张无条件服从,或绝对的等级尊卑。而经过现代分析而得到批判继承的三纲思想对当前的社会秩序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三纲”正名》的一大新意在于,从全新的角度回答了“三纲”与民主的关系。 “三纲”的本义是指从大局出发、尽自己位分所要求的责任,其核心精神是“忠”,而这种精神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成份。

方朝晖,安徽枞阳县人,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曾赴美国哈佛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台湾佛光大学等校进修、讲学或客座。主要作品有:《春秋左传人物谱》、《“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等。

目录
自序
引子:“三纲”的罪状
1. 为专制张本
2. 倡绝对服从
3. 倡等级尊卑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个选题不太有新意。其中有些知识点也是很缺乏。论证的逻辑倒是还可以。给个感情分,三星吧。但是又见到几个不可原谅的错误,还是改成2星。
为如今没有文化的中国人补充常识。五四学人究竟坑害了多少人。
“国学”标签,不可笑吗?
新政上谕强调:“不易者三纲五常,可变者令甲令乙”。为何纲常不变,恐怕不能单从维系统治秩序进行简化断言,作者强调,本书试图重新理解“三纲”,重新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理解中国社会秩序的根源。显然,作者对西洋学说充满着不信任,但同时强调“三纲”并不意味着人格上的不平等,而是出于秩序和纪律的考虑,强调上下、主次、轻重。三纲中,臣对君、子对父、妇对夫的服从,并不是对某个个体的服从,而是对道德义务的服从。面对中国当前的文化困境,作者认为,激活儒学的真正内涵是当下的重大任务。这些理论诠释固然有其价值,然而在制度设计上的功效依然令人惶惑,这大概也是“纲常说”最大的硬伤。
顾大局是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说得太对了。对到全是废话。
子言顶针:鉴定为纯纯封建
赤裸裸的了
看名字知评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