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砂女的封面

砂女

[日] 安部公房

出版时间

2014-03-31

ISBN

978756751457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砂女》是让安部公房闻名世界的一部小说,是他创作生涯的一座里程碑。自问世以来,便获得很高评价,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主人公,某学校教员仁木顺平,利用休假日外出采集昆虫标本,住宿砂穴民家。穴中只住有一位年轻女人。第二天“他”醒来发现,通往地面的绳梯已被人撤去 ,始知自己受了欺骗。这处砂的村落由那位把“他”引往砂穴中的“年长者”控制着。虽有粮水烟茶平均按时供给,却无行动自由。“他”几次劝导年轻的女人放弃这种无视自我存在的、为了苟活而终日挖砂不止的活动,却遭到女人绝念而平静的拒绝:不可能。在与女人的肉体生活中,“他“获得过短暂的快乐,但逃跑的心不死。然而几次行动都惨遭失败。后来在送已有身孕的女人去医院时,“他”得到了通往地上的绳梯,却已无心逃出。

《砂女》凝聚了安部公房之前创作和思考的精华,又为接下来的作品建立了一个关于都市的基本框架和空间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种类型的都市人不断登场,在寻找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纽带,还有自己人生的意义。

安部公房(1924—1993),日本小说家、剧作家。生于东京,在中国沈阳读过小学和中学时代。194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科专业;50年代初即在文坛崭露头角。其处女作《赤茧》、《墙》分别获得战后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当代文学史的地位。其小说和剧本代表作多次荣 获国内外大奖,并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与大江健三郎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构成了当代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其作品在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和世界级文学大师。

他以荒诞无稽的情节曲折地隐喻着现世中人的悲剧性命运。1962年创作的《砂女》,把这种存在的无奈和畏惧推向了一个艺术表现的高峰。那徒劳的西西弗斯式的反抗和最终无法逃逸的环境,莫不就是人类生存的终级象征。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用户评论
第一次看安部的作品,很震撼。书的前半段以另人昏昏欲睡的详细勾勒出砂弥漫溢出的压抑,主人公快速却天马行空的思绪和预谋逃跑的意味在最后短短几页被清空的轻而易举。结尾“当众”和“面对绳索”两个反转让人着实悲凉
好像可避免的天灾,愚蠢的传统,和尽职恪守传统的身体带着脑袋。给予有陪伴象征的洞穴深处,一个“应该这样”的传说中的秩序与友邻,和通向自由的象征性出口的生活,这三件事就是现代都市生活真实吸引力来源了吧。把高度提取出的符号,化为背景和情节本身,然后再去展开,反而使得现实生活缺乏真实感。
男主才158啊…………令人窒息的设定
典型的(反)存在主义小说,莫比乌斯环式的世界注定是无路可逃的,自由终究只是不自由的另一面相,想通这一点恐怕一切对西西弗斯式的英雄意志、存在强度的执迷都可以放下了,于是就“此心安处是吾乡”。可鲁迅告诉我们说“不”,不能以自己必然的绝望去反驳别人可能有的希望,身处铁屋当如是。
叙事像1/8mm的沙子一样抓不住,无力。燥热的夏天看到满目的沙子、汗水,更烦躁了。
小说把大篇幅用在了对昆虫的纪录、沙的解说、男主被困住初期的恐慌和失败的逃跑过程,而第三部分对男主逐渐适应沙漠生活直至放弃逃生的叙述则占据了较小的细节上的注意力,只用“乌鸦陷阱”“埋桶蓄水”“买收音机”三件事大抵交代长时间的生活。对比敕使河原宏的电影来说,虽然电影无法将文字所写的细致入微的沙和虫的理论搬上荧幕,但还是可见电影对物质力量的注意力和意识超过了原书。小说还是足够现代主义的,即使希望着通过沙通达真实的人类,但依旧是一部关于生存着的纯粹精神的风景画。
我们其实都生活在砂穴里,做着我们可能意识到了,也可能没有意识到的重复,辛苦,空洞的劳动。只是我们寻找到了我们感觉有意义的事情来让我们能待在砂穴里不绝望不自杀:逃离这砂穴的方法,让着砂穴更舒服的方法……。 人在这空无的世界中,只能通过感性来让自己获得生存下来的"意义",这是一个事实,无法用理性来证明的事实。人只能通过感性来使自己活下去,在理性眼中这个世界一片虚无,一片荒诞。
直男中年危机,通过想象力进行颅内高潮,同时剥削女性,从而疗愈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的被“抛弃”而想通过有点儿“朋克”的精神去证明自己,结果仿佛自己变成了“虫”从而进化成了想追寻不同物种(精神上的),那隐隐约约的油腻中年大叔气质实在是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仅限于对着砂的幻想与现实(荒诞与现实的模糊)的对位了吧。
1/8mm的流动
做作,模仿痕迹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