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安娜·卡列宁娜的封面

安娜·卡列宁娜

[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时间

2016-07-01

ISBN

9787567543959

评分

★★★★★
书籍介绍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堪称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本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著名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创作了传世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王智量,笔名智量。著名翻译家、学者。生于1928年6月,江苏省江宁县(今南京市江宁区)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 语文学系,留校任教。1954年转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河北和甘肃农村,后又流亡上海,二十年历尽困厄。1978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93年退休。历任上海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是建国后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个译本的译者。著有专著《论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等;主编《俄国文学与中国》、《外国文学史纲》等;译著有《叶...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走向极端,然后是自我毁灭
震撼
托爵的创作水平从《战争与和平》突飞猛进到了空前、伟大与无与伦比的《安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看上去,托爵对安娜这一角色的态度和情感在创作过程中似乎脱胎换骨了。本来安娜作为只顾一己情欲而背弃爱与秩序的“人神”形象是应该遭到批判的,与最终逐渐理解到爱与善的真谛的列文的“神人”形象构成对照。然而,主题最终在过程中被创作夺舍了,于是,有哪位读者会在訾议安娜的多疑、喜怒无常的同时,不由衷地感染于她的风情万种、彻头彻尾的悲剧命运呢?
打动我的段落:安娜无比优雅的出场,列文和奥勃朗斯基打猎前的宁静景色,安娜向伏伦斯基表示自己怀孕了,列文割草,安娜死前的经历。 托尔斯泰多么爱列文和安娜呀。 没人满意自己的财产,人人满意自己的智慧。 触动这些感情对她来说是很痛苦的;然而她毕竟知道,这正是她心灵深处最为美好的部分,而她的这一部分心灵正在她现在所过的生活中迅速泯灭。 刺猬与狐狸。 然而列文最后的觉醒真的不弱得可疑吗,为什么在他和那么可爱的吉蒂之间仍然会有一道高墙呢?
非常棒的译本,保留了原作语言的异质感增强了阅读的流畅性,小说本身的艺术价值是无与伦比的,两条主要人物线都是如此生动饱满,几乎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它的一切情节发展都毫无刻意之处,人物对生活对宗教对自身的理解没有超出普通人的层面,这样难能可贵的安排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后是让人沮丧的时候,因为你很难再找到比它更优秀的作品,你很难不拿它作为衡量优秀作品的标准,你会很痛苦的发现后世的作品竟是如此呆板俗套
列文那条线实在没法打动我,感觉现实主义指男的除了傻屌就是大傻屌,想多看点安娜的部分
我想,《失乐园》可以为伏伦斯基提供一个参考答案。
我最近的睡前读物。我一直知道安娜卧轨而亡,读的时候期待着托翁会怎么写安娜的死,终于看到这段时,却发现安娜的死其实很平淡,几句话就写过去了,然而厉害之处就在于此,安娜死前几秒钟说的话:“我在哪儿?我是在干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这样平淡的死亡却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震撼和窒息感。安娜和列文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安娜没找到,选择了自杀,列文也许找到了,可他也没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结尾处列文的一段话却让我想到了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也许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生没有意义,可我们还是要活着,好好活着,去勇敢地抵抗人生的无意义感。
自杀什么也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