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意愿的冲撞的封面

意愿的冲撞

[美] 罗杰·古尔德

出版时间

2017-12-01

ISBN

9787567568044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冲突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往往对冲突的本质和原因缺乏深入的理解。《意愿的冲撞》一书带领我们踏上了一场探索冲突奥秘的旅程,揭示了冲突背后的深层结构和社会动因,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罗杰·古尔德(1962-2002),耶鲁大学社会学及政治学教授,曾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及《美国社会学报》主编。他在历史社会学、社会运动与社会网络分析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荐理由
《意愿的冲撞》深入剖析了人类冲突的根源、形式及其在社会结构中的体现,通过对历史和现实案例的详尽分析,揭示了冲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书不仅提供了对战争与和平、暴力与和平、支配与服从等概念的深刻理解,还通过多学科视角,为理解人类历史和社会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社会科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
对社会冲突、暴力行为、社会结构等问题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专业人士
对日常生活冲突现象有深刻体会,希望从中寻找解决方案的普通人。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章 冲突、荣誉与等级
第二章 支配关系
第三章 对称性冲突
第四章 团结与群体冲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提出了非常新颖的观点:一些由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流血冲突是由于对称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分歧(ambiguous),双方类似于经历一场胆小鬼博弈,之所以两美元引发的危机不亚于两千美元,正是因为很多冲突是象征性的而非实质性的。最后将个人层面的冲突拓展到群体层面,但不是平滑地过渡,而注意到了后者的突变性。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反思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如何利用个案研究,论述清晰细腻。又是一本好书!
天马行空~想了想,哦,Gould的第二本书,已经拿到tenure了~期待Gould第一本书的出版,应该就在今年啦~
标准的论文:从分析方法,社会学所进行的实验利弊,到作者对试验方法的看法,以及主题的论证。整套流程读下来像回到学生时代,教授最喜欢此类文章了吧。至于主题,从“支配”切入,蛮有趣。
ok 竟然听不懂
对基于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导向的方法论的反动,一定程度上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探讨支配、复仇、荣誉在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并由此展开对“冲突”的讨论。文笔和翻译极佳,驳难反思传统理论,妙语连珠。赵鼎新很看重顾尔德的学问,感觉赵臧否学界也受了顾尔德不少的影响。
切口精妙而且推演足够有说服力,理论不够迷人。方法论对我的吸引强于理论本身。
理论上的逻辑推演运用到极致;关于群体地位获取的洞见有启迪;在个人-群体之间关系的辨析是激发后续研究的动力。
整个论证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其方法论那章格外精彩。我理解,当群体内部团结不稳定或者当等级关系相对模糊时,个体之间的社会联结无法提供有关等级的线索,就会陷入更大的冲突,“群体支配,这一现象不能仅由社会习俗来解释”,而且涉及到一种团结的表征。这与Ermakoff提到的collective alignment产生梦幻联动。而作者又通过对充满文化、历史、经济差异的不同社会或领域的分析,找到一种规律,即“关系的对称性与暴力冲突之间存在关联”,在混乱中找到一种秩序感
标题:how ambiguity about social rank breeds conflict 有趣的观点:社会关系等级上的模糊性孕育了冲突,容易被逻辑不好的人批评:“所以等级分明的社会关系模式就更不容易产生冲突?”
1、科层制通过把人永久置于竞争中从而激发潜力(划分不同位置,人眼中高低之分价值) 2、荣誉体系鼓励人们在遭遇侮辱挑衅时迅速回击,现代科层世界却强调冷静、理性的考量长期规划,无论面临冲突还是合作。 3、关系中的一方是否在对另一方实施支配,要看谁能决定关系的走向。 4、雇佣关系的等级性是因为员工个人对工作的需求大于雇主对员工的需求。 5、任何大型等级制中心的瓦解会间接引发外围的冲突。 6、制度本应造福全社会,却成为一部分人控制另一部分人的手段,马克思将这一诠释应用于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 7、年轻人拒绝主流社会化效应的行为,并不是任意选择,每一种行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明反叛者毫不顾虑自身未来的福利。 8、组织中资深成员通常乐于看看下属究竟愿意承受多少羞辱。 9、追逐地位欲望强烈,选择一意孤行。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