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物化的封面

物化

[德] 阿克塞尔·霍耐特

出版时间

2018-02-28

ISBN

9787567572867

评分

★★★★★

标签

思想

书籍介绍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20世纪初曾经提出一个经典学说:“物化”,它用以描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商品关系日益入侵到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因而变得扭曲。

那么,一种非物化、非扭曲的状态究竟是怎么样的?物化状态是否无法回避?处于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人们,如何面对物化状态?第三代法兰克服学派的旗帜性人物霍耐特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重新考察了卢卡奇的学说。

通过将卢卡奇的学说放置在一个更加综合的知识谱系中考察(包括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欧陆现象学、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批判理论传统以及英语学界晚近的发展心理学),霍耐特不仅向我们呈现了物化学说的理路,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他自己 “承认理论”。在他那里,物化得到了崭新的定义:物化乃是对承认的遗忘。

目录
中译本导言
前言
导论
一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
二 从卢卡奇到海德格尔与杜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挺好的。个人认为过一遍此书再去看《为承认而斗争》可以加强理解。霍耐特主要是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建构和区分他的承认理论,他认为“承认先于认知”,随即从(主体间、主客体、主体)三个方面论证这个预设。我认为霍耐特呼应卢卡奇对自然的看法提出承认优位的延伸是很令人信服的,物之于人类确有多元意义。霍耐特从社会道德情感出发来诠释共同生活的原理对今天的人们仍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承认之情感本能被物化的“第二自然”特征所感染是可悲的。整个社会肌理的病态已经让人不堪忍受了。
太廉价了。先有“承认”概念,后有“物化”。
原本想看下霍耐特如何再解读卢卡奇以及初步了解一下承认理论,结果发现这本过于cliche…作者一路从现象学、实用主义缝到精神分析也不过是想说明人与人以及自我的关系必然首先依赖一个完整的意义世界中的共情、肯定与投入关系,因而证成承认活动在人类存在论层面的有限性,并将物化定位为对“承认”之优先性的遗忘,试图补充物化理论的规范性维度。但这样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物化批判的商品拜物教背景(难道“真实抽象”不是作为一种行为活动而非单纯的意识活动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吗?)与社会历史根源。这导致霍耐特在解释物化现象的社会成因上完全陷入了窘境(比较搞笑的是他居然觉得资产阶级法权有助于抵制物化),只能搬来诸如社会学“拟剧论”的观点搪塞一下…霍耐特的困境其实是批判理论脱离生产劳动范式之后诸多问题的缩影,还是很值得反思的
pp46 就此而言 物化指的是一种思考习惯 一种惯性僵化了的视角 主体若采取此视角 将会失去原有的关注与共感的能力 其周遭环境也不再显出质的开放性 还是从人的角度来谈
承认遗忘–>物化
一旦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忘记了认识活动自身有赖于对他者采取承认的态度,我们就会发展出一种倾向,将其他人仅视为无感受之客体。而自我物化之为可能,也在于主体对自身承认的遗忘。
霍耐特对卢卡奇的补充,有一点让人印象深刻,即导致物化的因素不仅仅只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意识形态/社会规约也可以导致物化。我们下手变革的地方可能不在于经济形态,可能在于意识层面
很薄的一本,一会就读完了。但可能因为看过太多类似的,就觉得还可以吧。
“物化是对承认的遗忘”。以“承认”概念重启物化批判,物化批判必然预设了一个规范性的前提,在卢卡奇那里有两种方向,一种是观念论式的整体实践图景即将客体视为主体的创造物,是黑格尔意义上的主体-外化-复归的圆圈运动,另一种是与世界共在、充满参与感的实践,其中包括与他人的一种共在关系。霍耐特承接后者,阐发其“承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