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的封面

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法] 米歇尔·福柯

出版时间

2017-04-30

ISBN

9787568904315

评分

★★★★★
书籍介绍

- 编辑推荐 -

·首次完整收录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以及演讲后精彩的问答和讨论环节,福柯的机敏和睿智在其中展现无余。

·本书编者参照福柯演讲手稿对两次演讲的文本进行了悉心校订,以期使福柯思想的面貌臻于完整。

·福柯的这两次演讲,时隔五年,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演变。此次同时发表这两次演讲不仅极富意味,也可为研究福柯晚期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录了米歇尔•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

第一次演讲,名为“什么是批判?”,于1978年5月27日在法国哲学学会举行。福柯把自己的研究纳入由康德《什么是启蒙?》一文所开启的视角,把批判定义为一种伦理—政治态度,而此态度在于一种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

第二次演讲,名为“自我的文化”,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作。福柯在其中把自己的研究定义为一种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本体论,指出他对启蒙的看法和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分析有关。随后,福柯在伯克利分校还参加了三次讨论会,回顾了他哲学进程中的若干方面。

批判既可针对治理,也可针对自己。无论是质疑治理的批判,还是质疑自我的批判,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启蒙的精神。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编者把《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放在一起的用意。

目录
目录
总 序 | 重拾拜德雅之学
译者序 | 批判和治理如影随形, 自我与技术如水随器
福柯著作名缩写
关于本书的说明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常好。
很有趣,伯克利的研讨会里福柯自己解释他的考古学和谱系学的关系很受用。前一场的问答部分太尴尬了,看来古今中外的讲座中为提问而提问的人都是存在的。。
福柯坚持认为,“认识你自己”并非古希腊思想的最高表述,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则是“关注自己”。因为大部分自我的技术被纳入到了权威和规训体系之中,因此现代社会“自我的文化”实际上是通过他者强加给自己的。就此而言,自我是历史发展而来的技术处理之物,因而自我无所谓拯救,也无所谓解放,只有去开发自我关系的新类型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像潘老师这样按时交稿的译者,不敢怠慢#下半年还有一本=。=#
顺道读了篇陶东风《启蒙、批判与同时代——对三个理论文本的解读》“无论是盯住黑暗(阿甘本),还是批判(福柯),抑或公开运用理性(康德),其最不可或缺的品质是什么?对此他们的回答非常一致:不是知识,也不是理性本身,而是勇气。”本书强调对治理的批判:批判既可针对治理,也可针对自己,也就是可用批判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把自己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而是质疑自己,质疑构成自我的原则、方法和代价,把自己当成是一件有待于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而无论是质疑治理的批判,还是质疑自我的批判,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启蒙的精神。启蒙的实质就是批判,就是走出不成熟状态的勇气和决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康德)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
主题还是以“自我”进行的批判论述,从西方天主教文化和变革历史中去探讨西方文化几千年的意识变更和批判文化,强调“我”的建构,同时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等观念进行探讨,强调老主题权利意识,入门福柯较为轻松的一本,但对于想得到更多干货或者具体论点的朋友来说会比较失望
(被“什么是批判”所吸引,却觉得“自我的文化”才是读起来趣味盎然…回想起最初遇见福柯时的一问题:我何以成为今天的我?)
硬着头皮看完了,orz。。
福柯个人综述。自我文化部分比较多,具体内容对应自我治理那两本,回归古希腊的传统,书写、记忆、批判、格言式真理、自我审查,这些被拎出来同斯多葛派以及基督教禁欲文化做一种比照,以上统统被纳入自我技术的范畴。结尾简单提了一句存在主义。
啊,准备挥起理论的大棒开始缝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