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导读福柯的封面

导读福柯

[英]萨拉·米尔斯

出版时间

2017-04-30

ISBN

9787568904407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通过《疯癫与文明》和《知识考古学》等文本,米歇尔•福柯确立了自己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理论革命中最重要人物之一的地位。福柯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其后期出版的作品,更在于福柯1984年去世后,围绕其作品的争论从未间断。

这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导读书,介绍了福柯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它们的背景以及被各种批评家引用的方法。通过剖析一些关键概念,如权力、话语、知识、性、主体性和疯狂,本书作者引导读者了解那些奠定了今天多个学科领域基础的理论作品。她还提供了作品到作品的阅读指南,包括福柯的主要文本和进阶阅读书目,以帮助那些想在更高水平上从事研究的人们。

如果你想要理解福柯及其作品引发的复杂争论,这本书是重要的第一步。

-内容简介-

本书没有专注于福柯主要理论文本的特定章节,而是关注了福柯在不同时期的职业、访谈和论文,以及作品中他所关注的问题。

在第1章,作者回顾了孕育福柯思想的智识和政治环境。

在第2章“权力和机构”中,作者考察了福柯关于权力和反抗的作品,特别是关于社会结构和机构的作品。

在第3章“话语”中,作者讨论了福柯关于话语的自治规则和功能的作品。

在第4章“权力/知识”中,作者考察了福柯关于挑战知识和真理的常识性地位的作品,以及他关于这两个概念运作方式的理论作品,这两个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机制中,其目的是排除其他信息。

在第5章“身体和性”中,通过考察福柯关于性的作品,作者关注了福柯理论中权力在身体中被建立和抵制的方式。他记述了性的历史,引发了对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化的广泛研究。该作品不仅对性理论具有影响,而且还对文学中个体本质和再现个体形象具有影响力。

在第6章“质疑主体”中,作者分析了福柯对主体或个体,特别是关于疯癫与理性概念的作品。

在最后一章“福柯之后”,作者考察了使用和阅读福柯的方式,并勾勒出在不必严格遵守他所写的一切的情况下,使用福柯的方法。

-作者简介-

萨拉•米尔斯,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研究教授,出版了一些关于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和语言学方面的论著。另外,米尔斯也是《话语》(Discourse)的作者,该书是劳特利奇出版社“新批评术语”(New Critical Idiom)系列中非常成功的一本。

-译者简介-

潘伟伟,江苏南京人,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媒体行业数年,现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目录
目录
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导读书?
丛书编者前言
致谢
为什么是福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一系列当中品质相对较差的一本,一则对关键概念的梳理比较随意,二则对福柯晚期访谈、讲座、法兰西学院课程中的诸多自我修正关注甚少,第三是对福柯的哲学讨论不够(例如和尼采、海德格尔之间的重要关联),基本上是在一个文化研究的层面处理相关问题
当你阅读福柯时,使用福柯方法的重点在于:怀疑福柯的价值;不要接受他偶尔大胆但往往没道理的归纳也不要假设他正在告诉你事物的“真理”。
感到作者并不太爱福柯
机翻感好强啊。大框架挺一目了然但是讲得又很散,没有牛津通识那本好把握。不过很可贵的是,作为导读书提了一些比较好的进入、阅读和使用的方法。遇到不好下手的理论家,要阅读的话可以遵循这个顺序下手:短评、访谈、导读、可读性文本、主要文本。
经我考察 这本书被公认为没有讲清楚的原因 不在于他的表述不够清楚 而在于他表述的内容本身不够使人感到“清楚”的程度 ;福柯的论断本就是颇具挑战性的 对其论断的解析一旦不够全面 就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且本书中作者的观点也有些闪烁;尤其在身体与性这部分 女性主义学者对于女性气质是否可被看做一种规训制度的讨论中 抛出没有一个权力机构能担此责任使其与其他规训制度区别开 而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早在权利与机构这一章就给出了一定的解释——这是一种弥散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规训 而这也正是巴特基认为反对某种女性特质无效形式的女权运动不可能成功的原因;再前进一步 这种规训方式与环形监狱的规训方式存在一个共性——规训者的可能缺席或者是规训关系双方的同一 而这种作用机制我觉得可以与萨特的“他人的注视”联系起来理解与阐发
适合我这样连入门都算不上的选手,对福柯的思想体系按照权力结构,话语理论,知识与权力,性,疯癫与理性几个部分进行详细梳理和介绍。权力关系是理解福柯的一把钥匙。我觉得福柯之所以不好读,是因为他在总在颠覆着原有得认知,对“日常”重新解构和赋予新的意义,理解福柯需要把熟悉的世界陌生化。本书还很贴心得给出了理解福柯的进阶书目,不过导读毕竟是导读,百来页的厚度是无法承载这位大哲学家的思想的,想要阅读福柯,还是得从原著开始,只不过我试图三次阅读《疯癫与文明》,均因为复杂的话语,陌生的概念,拗口的翻译而放弃,希望今年至少能完完整整阅读一本他的原著。
印象里只有百来页,不是很能走进福柯
“福柯所谓的中性立场与事实不符,他反对用因果关系描述事件,他以某种方式成功地把这些概念含蓄地塞进自己的论点中。这个简单描述的概念接受起来有些困难;来自过去的元素完全组合在一起,该事实构成某个观点或某个解释的叙述,但是对当下的一些现象却是暂时的。” 其实,现象学和福柯理论都没必要拒绝因果关系,对前者可以完善,甚至说马里翁彻底的被给予性难道不就是物自体所给予的彻底的因果推动吗?然后所谓话语,可以对应于分析哲学所说的规范,而对因果关系认识的加深也可以得到类似福柯对于话语的分析。 当然,我肯定不喜欢欧陆理论模糊的论述,要走也是走规范的路子。
即使是导读书,也读的一知半解。要真正地了解一个异域文化的思想家的思想,真不是简单的事情,就像福柯的话语理论一样,我们处在不同的话语结构,所以难懂是正常。
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