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自制美学的封面

自制美学

[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出版时间

2017-04-30

ISBN

9787568904681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什么是美?一个古老而烦难的问题,从古至今都从不缺少思想的巨人为之争辩不已。20世纪艺术批评巨匠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一个艺术与生活含混不清的时代里重新回到康德,以晓畅而通俗的语言参与美学大师的论争。

本书收录了格林伯格未曾结集的文章和1971年本宁顿学院系列研讨会演讲稿 ,反映了他对艺术趣味与品质的最广泛见解。他坚持认为,尽管现代艺术家通过生产一些如此跳脱常理以至于无法被评价的艺术品来奋力逃避趣味的审判,但趣味仍然是不可抗拒的。他坚守艺术品质的标准,并认为去探寻一种媒介最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是艺术家的责任,对此进行鉴别则是批评家的责任,而这两者都是伟大艺术的必备条件。他讨论审美体验中期待和惊奇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讨论伟大艺术所带来的激动心情。《自制美学》使得我们可以审视批评家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同时也会给他充满争议但又影响深远的理论提供辩护(时不时还会给予反思)。查尔斯·哈里森的序言介绍了《自制美学》的写作背景——格林伯格的艺术批评及20世纪批评的演变。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也是该时期整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的作品最简明地阐述了193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晚期西方艺术评论的中心问题。他通常被认为是美国 “抽象表现主 义”的主要发言人,由于他的主要观点代表了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法典化,他便成了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分水岭。著有《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艺术与文化》、《格林伯格艺术批评文集》(1—4卷)等。

译者 陈毅平,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1989),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生(1995),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2004)。曾在武汉工学院、武汉大学和汕头大学工作。多年从事英语和翻译教学,主要研究兴趣为语言学、语用学和翻译。译著主要有《海明威》(1997,...

(展开全部)

目录
目录
总 序
前 言
致 谢
序言:艺术判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格林伯格为他的时代写下了一部永恒的艺术哲学,他的文笔体现着艺术美学的诸多特质。”(亚瑟·丹托)
趣味:可感不可言的审美冲动。 惊奇:一半惊讶一半被满足的期待
“自制”和“美学”都很奇怪。沈语冰的译法是《朴素的美学》。
很有启发的书 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了一遍 应该说8成的观点 都认同——因为有些提到的艺术家的作品 我没有真正了解过 所以不能确切地知道是否评价观点一致 作者提倡的是 1.广泛涉猎 趣味性就会提升 同时客观性就越好 2.学院派墨守成规 不会出错 但能够出彩的也减少了 因为安全 3.某些所谓先锋派的作品 只是次要艺术 或者 小艺术 劣质艺术 却对重要艺术 大艺术 高雅艺术 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度 仿佛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这个不可取 4.蜡像馆的蜡像 越是精致 真实 像原人 越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徒具形式化 没有魂 5.有好的审美 未必就绝对是好的艺术家 因为作品中缺少惊奇 新颖 和感动 比如日本的皇家园林 每半步要如何欣赏 都是固态思维 属于审美陷阱……非常值得认真读读的好书
不应忘了@胖达叔 麻溜儿的审校^^
@2020-12-27 08:22:09
不断强调审美体验和趣味的主观性和作为一种直觉的本质(趣味是审美体验的核心),认为审美说到底是觉得自己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和升华……没有很困难的论证,但也没有觉得发人深思的论点……问答环节最开始有人反对格林伯格所说的艺术的目的是自身这一点,认为艺术不能与道德考量割裂,格林伯格用的鞋匠的例子还是很接地气也很有说服力的,鞋匠要做的就是做鞋,并非道德不重要,只不过那不是鞋匠在做鞋时候首要考虑的事情。认为艺术在在创作艺术之外还是需要考虑道德和社会层面的。这本第二部分(讲座包括问答部分的转稿)和第一部分(完整整理的文章)重合很多,细致地对比两个版本之间论述的修改和不同之处肯定能得到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由内到外的研究,从审美判断到历史考察。但严格说来,格林伯格的工作没有超出康德美学所构建的审美判断的地平线。鉴赏力是判断力的感性功能,感性判断力是反思判断力的应用,鉴赏判断是感性判断力的应用(与知性结合的审美判断和与理性结合的崇高判断)。审美评价是反射性的、自动的、即时的,完全不需要意志的控制、深思熟虑或推理。如果是有意做出的判断,就没有这种必然性,“愉悦”也会遭到限制和质疑。审美直觉是一种认知被超越时的不确定性状态(形容词性名词,无实体性质客体),功能是增强认知能力。审美直觉绝不是一种手段,自始至终它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它的价值包含在自身当中,它靠的是自己。
在回家的飞机上通读
😌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