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覆盖近三十个大致属于哲学(包括认识论与文化研究)范围的课题,目的是找出符号学的哲学基础,更系统地处理符号学作为意义活动的学说,所要回答的一些重要的哲学根本问题。意义与意识,是本书须臾不离的两个核心概念;先验与经验,个体与社群,是本书的两个坐标。确切地说,本书是围绕人的“意义世界”各个方位展开的符号学分析。 符号学提出了大量分析意义活动的方法,许多原先杂乱的文化问题,变得清晰可解。符号学的这种益处,让许多人把符号学看成方法论。本书试图把符号学从方法论上升为一种本体存在论与认知哲学。本书提出:意识(任何心智的意识)发出的意向性,通过符号构成一个周围意义世界。这个世界与自然世界互相依存也互相区分,因此意义世界的基础是心物二元。由此理解出发,本书从细微的经验入手,深入人类艺术如何取得认知的若干原理;另一方面扩展到社会文化,探索意义的“真知”如何依靠“解释社群”而取得一定的客观性。 从本书的详细讨论中,可以看出:在形式直观中,物与符号无法区分;在经验与社群经验的分析中,文本和他人意识很难区分;在意义世界的复杂构成中,事物、文本、经验、社群综合成主体意识存在的条件。因此,哲学符号学既是意义形式的方法论,更是意义的本体论。
赵毅衡,专攻符号学、叙述学、形式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1988年起任教于英国伦敦大学;2002年起任四川大学教授。著有《远游的诗神》、《重访新批评》、《文学符号学》、《当说者被说的时候》、《The Uneasy Narrator》、《Toward a Modern Zen Theatre》、《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广义叙述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