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王国维与陈寅恪的封面

王国维与陈寅恪

刘梦溪

出版时间

未知

ISBN

9787569931846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刘梦溪先生研究王国维与陈寅恪两位学术大师的代表作,有分论,有合论,重在阐发王陈的心路历程和学术思想与学术贡献。最早的一篇写于1990年,最晚的一篇定稿于于2020年,真的是持续三十年的倾心之作。本书的写法带有学术传记的特点,实际上也可以视为王陈两位大师写的学术评传。如第一章是王国维和陈寅恪与吴宓的合传,第二章是王国维的长篇全景传记,第三至第五章,是王国维的思想和传记的补论,其中有传,有论,有述,有释。第六至第十章,是陈寅恪的传记,其中有家学渊源之传,有学术思想之传,有心路历程之传。尤其第六章《陈寅恪的家学渊源和晚清胜流》,不只是为陈寅恪作传,也在为陈的祖父陈宝箴和父尊陈三立作传。但又不是文学家的传记写法,而是当代学者为前辈大师写的思想评传和学术评传。值得注意的是,刘先生的叙论语言也有“刘氏特色”,繁难的学术问题,经梦公的叙论拆解,变得明白如话。这种典雅、浅出、易懂的斯文风格在当下学界比较少见。

刘梦溪通过对王国维与陈寅恪的研究——其实还有钱钟书和马一浮,也是他情有所锺的对象,通过对这些大师的研究传写,探达到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以及另外一些现代学者何以不能安立之因。王、陈等学术大师在吾国面临转型的历史时刻和文化传承进退失据的历史时代,既有文化定力,又有文化认同和文化担当,称得上百年世变的文化英雄。读他们的书和刘先生在此书中对他们的生动传写,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受到一次精神洗礼,依稀看到自我安身立命的途径。

刘先生在文化界享有清誉,他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钱钟书等前辈学术大师的深研精读,向为学界知情者所称道。他的研王研陈研钱研马堪称一个现代的文化皈依事件。

刘梦溪,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国文化》创办人、主编、2017年中华年度文化人物。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1996)、《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韩文版,2019)、《中国现代学术要略》(2008,增订版2018)、《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韩文版,2015)、《陈宝箴和湖南新政》(2012)、《陈寅恪的学说》(2014,修订版2018)、《当代中国之传统与现代的变奏》(新加坡青年书局,2014)、《马一浮与国学》(2015,增订版2018)、《将无同:现代学术与文化展望》(2015)、《红楼梦的儿女真情》(2016)、《学术与传统》(上中下三卷,2017)、《七十述学》(2018)、《中国文化...

(展开全部)

目录
题 叙 ............................................... 001
第一章
王国维与陈寅恪和吴宓 .............................. 001
第二章
王国维思想学行传论 ................................. 04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王国维之矛盾,好像字字在写自己;读陈寅恪之学说,又感情感阻滞之沉郁。无论做人还是读书,总有仿先贤之意,但愿心智不移,则此道不变,学术追求亦然不变。
今年开始从头接触中国古诗词,先看了叶嘉莹先生的讲古诗词的视频合集,80多个小时。里面讲到了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其实以前也看过,大概是没看懂,因为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但看了叶嘉莹先生的讲解对王国维先生的讲解也就埋下了一点点兴趣的种子。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很多东西在历史中是串起来的,比如吴宓先生,我看过他对红楼梦的解读,也在周汝昌先生某本解读的红楼梦的书里看到过与吴宓、陈寅恪先生互相的诗词唱合,在余英时先生的书里也有他们的名字。至于陈寅恪先生,以前似乎在哪里看过他对魏晋南北朝制度的研究,也在金克木先生的书里一再看到他的名字,因为他的著作都比较学术,也没有进一步去了解。 从这本书里知道了吴宓和王国维、陈寅恪的友谊。也知道了王、陈二位先生的生平和学术理念,收获良多。
对我来说还是难读了点,但是王陈二人都是多有魅力的人啊
1.无论是王国维还是陈寅恪,想要了解其内涵,理解其平生。只看传记是不够的,还要读著作。 2.晚清民国时期,纲常赖以凭借的科举等制度崩塌,所以才会人心不古,王国维是真大儒,所以迈不过去这个坎。倘若孔子见到天子被废、九鼎迁址,不知道会不会也选择自裁。 3.职是之故,是一种态度。 4.学术独立是伪概念,无论是稷下学宫还是理想国,都没有学术独立。以学术为目的而非手段,才能实现学术相对的独立。 5.王国维的根本矛盾在于持心与立事的矛盾。 6.陈寅恪热,只不过是因为当今无大儒(学者),大家图热闹而已。 7.陈寅恪“了解之同情”的阐释方法,把心理学导入到历史研究中,真真是大手笔。 8.史心宽平,每多恕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王陈关系最近,盖因气类相投也。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许我忘年为气类,北海今知有刘备”句,即实写此意。王国维1927年6月2日昆明湖自沉,陈寅恪写有挽联、挽诗和挽词。挽联为:“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馀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上联写王国维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的己身处境,故最后之终局殊可理解,“累臣”显系将王国维比屈原了。下联是王先生遗嘱“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的本事,兹可见寅恪先生对王之所托的看重。二十世纪的中国,就处于这种文化与社会的剧烈播迁与变化之中。现代学人所热衷的文化上的新旧之争、东西之论、古今之辨,皆缘于此一变化过程。
两位大师的精彩人生和时事的演变跃然纸上,三手史书仍然精彩,历史之精彩乐趣就在于此。陈师的作品太精彩了,阐释史事角度之独特值得一辈子学习。《柳如是别传》的伟大之处或说陈老的伟大之处在于顶着普遍的价值判断为这段明清易代史做一个事实判断,这才是史家该做的事。
十篇文章分别写出来集成一本书,文风和所研究对象类似的古典,有少许重合细节,整体是赞扬甚至神化两人,对事实的研究基于不同文本,也不是新发现,就是关于两位的探讨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