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迈向思辨实在论的封面

迈向思辨实在论

[美]格拉汉姆·哈曼

出版时间

2020-10-01

ISBN

9787570217243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在实在论的思辨转向中思考“物”★ ★

“物”及其本体存在方式已经成为近10年的学术热点。作为思辨实在论运动的重要发起者之一,格拉汉姆•哈曼提出了“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旨在阐明物的不可穷尽性: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根本无法穷尽物本身。

★★对海德格尔哲学的反叛性解读★★

哈曼将《存在与时间》中的“工具-分析论”放在他对海德格尔哲学阐释的核心位置,以期发展出一个可能的关于用具的具体理论,重新点燃对物自体研究的兴趣。

★★《铃与哨:更思辨的实在论》姊妹篇★★

本书可被看作《铃与哨》的前作,两本书具有完全一致的框架结构,所收录文章的写作时间具有连续性,呈现出哈曼学术思考的完整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成书于2010年,收录了当代著名哲学家格拉汉姆•哈曼在1997—2009年的11篇论文和讲座稿,每章独立成篇。这11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当今哲学界风头正盛的思辨实在论思潮。

本书可以被看作是哈曼学术思考的起点,作者从对海德格尔哲学的反叛性解读开始,展示了由他所提出的“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逐步发展的思想历程。在本书中,作者呼吁我们重新思考“物”及其多种存在方式。哈曼指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海德格尔的工具分析论,以及列维纳斯的差异哲学为超越关系主义对物的狭隘理解创造了条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物具有绝对的不可消逝性,它永远不会被任何关系所穷尽。在他看来,虽然诸物可以在人类主体的主观意图下联结起来相互作用,但是,在诸物之间发挥作用的存在方式远远多于人类的主观意图所明确呈现的。物的存在方式与互动方式虽然带有人类主体的烙印,但这些主观烙印无法彻底穷尽物的诸多种类与存在方式。

目录
目录
总序|重拾拜德雅之学
译者序
迈向思辨实在论:论文与讲座
前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海德格尔的“工具存在”激进推演,进而“内向超越”海氏的真理观(真理就是去蔽),任何去蔽都不可能达至真理,因为无论理论、实践(使用)或去蔽活动本身都是对至暗“物”世界的扭曲。因此哈曼回到胡塞尔遗产中的unthought-of element,打捞起胡塞尔从布伦塔诺及其弟子理论中的伟大发现:意向性对象。至此哈曼才吸收了海氏坚固且幽隐的物世界以及胡氏融解且显现的意向对象,避免了局限于此在导致无限回退的困境。 人作为物的一种不再具有优先性(Latour行动者网络),两物发生关系全然在第三物内部(因为哈曼预设存在物可以不依任何关系而存在),物的柔软内部因此被称为物的火山芯,并且关系的发生不再具有对称。
从Bogost反向进入
对海德格尔工具分析的新异解读“引诱”我们进入以“物”为导向的哲学。
实在有三个基本属性:逻辑的、认识论的和形而上学的时代的。实在的逻辑特征是不自相矛盾,这直接将实在与现象加以区分。形而上学的属性指实在是一,也与现象相对立。认识论的属性表明实在是经验。布拉德利正是用这种方式提出哲学唯心主义的主要学说,即现实的乃合理的。在他看来,合理的就是在某个心灵中。合理的、非精神的世界充其量只是潜在的合理。但是,在某个心灵中就是经验。这三个原则是一切实在的构成,因而也是形而上学原则。实在是一切存在物的总体,布拉德利称之为绝对。必然存在这样一种实在,因为若有某个现象,它必然是某物的现象。我们恰恰要说明的是,现象、善恶、有限客体、错误、时间、空间之类的东西,如何与绝对相关联,同时又彼此兼容。
一个东西成为物,或者看上去像一个物,是因为这个东西是其所是。
江河日下,泥沙混杂,单凭此书内容哈曼仍是巧言令色的海派新康德。补。
网红哲学家都有一种真诚且浮夸的特色 一本正经的跟你讨论严肃问题 乃至钻牛角尖 打击面很广勇者无惧 另一方面 对既往命题的解释又常常断章取义极其粗暴(他自己也承认)这也算是特色了 哈曼这人文笔不错 也是抖机灵大王 但就是败在每篇文章最后总是:“答案我还没想好 思想永远在路上 ” 我真的很想锤他
物导向本体论。主要是对海德格尔的工具分析的解读,另外还有拉图尔、德兰达等等。看完好像有点明白现象学想要干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