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孔子之后的封面

孔子之后

[美]金鹏程

出版时间

2019-01-01

ISBN

9787571104078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通过对战国时代的《诗》,郭楚店视角下的荀子,《战国策》的修辞与计谋,《淮南子》政治哲学的融合和韩非、李斯班昭之学的剖析,以及中国哲学家的范围、理念及其受众的描画,从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中国思想家兴起的时代背景,并通过最新出土文献及其学说来源、延伸的阐释和纵横向上的比较指出其间深意,讨论中国哲学何以体现『中国』二字。

金鹏程(Paul R.Goldin),199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历任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研究生部主任、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早期中国的思想与哲学。金鹏程教授富有原创性的思想和成果,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其著作所涉话题丰富多元,包括对于《荀子》、《论语》、《韩非子》等早期中国思想文本的全新解读与诠释,对早期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的再考察,以及对汉学研究方法的梳理与反思等。

目录
目 录
中文版序言…………………………………………1
英文版致谢…………………………………………1
译例…………………………………………………1
绪论:中国哲学的深度描写………………………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海外汉学家初体验,感觉很奇妙。西方文化的研究者对中国研究时时刻刻念兹在兹的提醒和警惕自己不要犯了以己度彼的错误(以至于有些地方看起来很奇怪/陌生),要求关注中国哲学“何以中国”(相比之下很多人喜欢用西方的概念来肢解规范中哲,用金鹏程的话来说是“普罗克汝斯忒斯式”的研究、“错置的汉堡谬误”);不过现在的中国和几千年前恐怕也没有多么强的连续性,强调“深度描写”的研究大概也很必要。研究者应该“思考这些论述本身,以及思想家们如何提出新观点、回应旧观点”,关注文本中的“世界”:这个世界从何(继承与驳斥)而来、这个世界如何建立如何运作。荀子继承的非孟学统(与孟子不同的世界)、儒家解诗的隐喻阐释观念、韩非之私、淮南子自成一派而非杂家融合的反智哲学、战国策与雄辩术/非儒的世界、班昭文本的深入考察(典了没有)
關於作者所謂「深度描寫」,「深度」在所未敢知之列,「描寫」在此書中則誠有之。圍繞主題組織材料,所得深淺不一,尚算清通簡要,既有直言不諱的妙語,也見理解不準確之處。緒論討論人名有趣,《詩學》《荀子》用材料排比指出一些比較明顯的現象,《自私》《國策》《淮南》則見哲學和比較眼光,《李斯》泛泛敘述,《班昭》直是綜述,《老子》論翻譯當有可觀。翻譯和編輯均有明顯不足,如2頁注2將英文書名中出現的Geertz譯作「格爾茨」和「紀爾茲」,前後矛盾,27頁6行衛宏之姓誤爲魏,36、37頁排版不佳,各僅一行正文與一條長注,56頁1行引文當縮進兩格,86頁4—5行「司馬遷當之無愧其歷史學家的名聲」有語病,一些書名標點如90頁注1「《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也不恰當,95頁正文倒1行「儈」當爲「劊」。
认爲儒家用诗是哲学家式的思索对《诗》文本进行既有教益又有深意的解读。认爲郭店简中的儒家部分与荀子密切相关,指出荀子的最原创之处在于坚持“只有圣王的礼才能带来和谐社会和在这种方式下的修身养性,因为只有圣王之礼才符合人性的本质特征,即将我们和其他物种区别开来的特征”。对于荀子来说,道是至高无上的,而礼不是,道决定了礼。礼的正确是因为它体现人之道,而不仅因为其是圣人所制定的。
《郭店楚简视角下的荀子》
最后一篇书评式的文字带来了一点快乐
外国学者,如果有一定水平,只要不在小学层面瞎解读,也不随便套个理论瞎说,有时候写的书还是很有看头的。
这些旧文章居然意外的不错,虽然副标题是哲学研究,其实很多问题是从修辞上去展开的。
老师赠送的书,时隔一年,终于在今天看完了。我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了解一直不够深入,仅能泛泛谈点大概,这本书收录的几篇文章从各个角度启发了我该如何去思索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问题(私认为最好的一篇是韩非的自私说吧)。p.s.35-36页排版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