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静默之身的封面

静默之身

罗伯特·墨菲

出版时间

2022-07-31

ISBN

9787572005589

评分

★★★★★
书籍介绍

★什么维系着人类永恒的生命力?

★恐惧、误解、无所适从,一份残疾之旅的人类学报告

★不仅为了治愈,更是为了理解

★在思想的轮廓和想象的传递中找到终极的自由

唯一的残疾是放弃,“生命”的疾病无药可医

★当罗伯特·墨菲(Robert Murphy)正处于人类学家职业生涯的巅峰之时,他感受到疾病的第一个症状,而这种疾病——脊髓肿瘤最终将带他踏上一次比任何亚马孙实地考察都陌生的奥德赛之旅:脊髓肿瘤压迫了神经,使得墨菲缓慢而不可逆转地发展为四肢瘫痪的残障人士。在这部扣人心弦的书中,墨菲即是一位“观察者”,又是人类学的“线人”,他以自身经历解读残障人士的内心世界,探索疾病以及残障的社会属性。他说,瘫痪和所有残疾一样,侵犯了人们的身份、社会地位和与他人的联系,残障被社会定义,并被文化赋予意义。

罗伯特·F. 墨菲(Robert F. Murphy, 1924-1990),当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研究员。墨菲曾在亚马孙河流域等地开展过田野工作,他与妻子尤兰达(Yolanda)合著的《丛林中的女人们》(Women of the Forest, 1974)堪称人类学领域最早关注性别问题的民族志研究之一。他于1972年卸下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一职之后罹患脊髓肿瘤,但依然坚持工作,并在轮椅上奇迹般地完成了自传式民族志《静默之身:残障人士的不平凡世界》。

目录
平装版序言
序幕:夜之声
第一部分 开始
第一章 体征和症状
第二章 “熵”之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21104 特别有切身感,是自我反思也是学术作品,好评!
以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多角度、立体的观察审视脱轨又努力维系秩序的残障生活,有情感和温度,学理与反思,愤怒与追问,认命与不甘、屈辱与自尊,相伴余生,各方面的议题,或宏观或中层,引人深思。
有病时身体不再是理所当然地含蓄和内隐,因为它出现问题了。它不再是无意识的主体,而是有意识的客体。
以永恒之名
人类学家的自我民族志。没有自怜,非常诚恳地写出自己作为人类学家、接受残障身份、作为新人残障者如何逐步社会化、与妻子共度难关的心理过程。如何通过认识残障(作为一种特殊但又普遍的身体状况和社会身份)从而理解自己和生命,抵达终极的自由,这真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话题。
这本书不太像我看过的其他人类学书籍,特殊之处在于作者本人就是残障人士,他的感受、体验和观察很难再具有作为“外人”对特定群体进行观察的那种外部视角。并非说他的观察不客观,是很客观的,而且因为太切实了,你得以看到一种完全内部的视角和心理活动,这种“进入”是旁观者几乎不可能抵达的,但是由于残障不仅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一种处境、一种身体感受,所以作者在阐述的时候,带着很多痛感,写了自己个人的很多困难和挣扎(读起来甚至有点像个人日记),要求完全剔除出去这种个人感情色彩是很残忍的,所以我非常理解这本书书写的不容易,他对残疾人在社会、感情权力关系中的不公平待遇、羞耻感和孤独感的阐述,已经大部分坦诚。最喜欢讲“爱与依附”的章节,有很敏锐且准确的洞察。不过,我觉得翻译并不流畅,有不少读起来晦涩或杂乱的句子。
一本描述残障的人类学图书,精准地描绘了残障者所处的多重困境…但副标题似乎起得不那么恰切,残障者没有不平凡的世界,有的只是生命的挣扎与超越
关于残疾人的民族志作品,与其他人类学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在人类学教授生涯后期因病四肢瘫痪。所以他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既是民族志学者,又是田野线人。残疾时,你的所有其他身份认同都会在残疾人之下,无论你什么民族,性别,职业,你首先是个残疾人。作为边缘人,祂们既没有生病,也不完全健康;既没有死亡,也没完整的活着;既没脱离社会,也没完全融入。残疾者大多贫穷,因为贫穷者从事更多的高风险工作,更易导致身体的残疾。搜下了,我们目前8500万残疾人,占人口6%,但日常生活中感觉一年也碰不到一个。部分原因可能是残疾人的羞愧心理导致祂们不愿意走入外界,再就是日常中针对残疾人的相应适配还是较少。残疾人是肉体的囚徒,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文化习俗的围墙里,透过思维的藩篱,凝望着外面的世界。
想共情又力不从心。作者自身的身份本身就已经削弱掉很大一部分痛感了,还几乎没有情感描写的部分。
坚持投入生活之流的人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