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碎片的封面

碎片

[日] 湊佳苗

出版时间

2021-07-01

ISBN

9787572601521

评分

★★★★★
书籍介绍
不符合社会期待的我们,难道就没有幸福的资格? 这是一本探讨因“以貌取人”而带来的少女自杀这一不良后果的社会推理小说,形式上依旧以湊佳苗擅长的多人告白体展开,内容也触及各种她关注的人性:外界的眼光、美与丑、复仇、霸凌、“毒亲”等。 整形诊所所长橘久乃,收到来自幼时好友“吸脂手术”的咨询。言谈之间,她们聊起小学同学横网八重子,久乃并意外得知八重子女儿过世的消息。听说八重子的女儿生前非常喜欢吃母亲做的甜甜圈,体重因而直线上升,但她毫不在意,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幸福。 这样开朗的她,某日竟被人发现死在堆满甜甜圈的房间里。是终究挨不过他人的目光?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将少女逼入绝境的,究竟是?…… 湊佳苗,日本当今炙手可热的推理小说女作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广岛,毕业于武库川女子大学家政学部。2009年,《告白》获得本屋大赏(书店大奖)第1名。其后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好评如潮。2012年,《望乡》获得第65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短篇奖。2016年,以《乌托邦》获第29届山本周五郎奖。2018年,《赎罪》提名埃德加·爱伦·坡奖(平装原创部门)。此外,她还著有《少女》《为了N》《夜行观览车》《往复书简》等作品。
目录
推荐序
通宵大讨论 今日论题“校规”
第一章 六·十四
第二章 包围在甜甜圈之间
第三章 相像的父子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还是凑佳苗固有的行文结构。小镇自杀的女孩和随之而来的流言蜚语,通过不同人的讲述,慢慢拼凑出全貌。小镇的人际关系还真是简单啊,所有的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这次的故事不像《告白》那么黑暗,而是多了一些慢刀子割肉的钝感,是对个体幸福感和外界眼光伤害的一种探讨。其实,美食有什么错呢?可是,人言也不能简单的以对错来定义,所以,就很无解。
“我可以只在自己想吃的时候,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吃多吃少也是我自己说了算。终于,我将梦寐以求的生活握在自己手中。”——《碎片》
6分。对于重复多视角独白体的文本结构,本来是挺好的,可以让读者自行对事件整体、真相、动机及作者表达主题有所思考。但是,由于单行本增加了代表作者投射角色为主视角的序曲和尾声,反倒画蛇添足,成了作者思想的灌输。单行本和连载相比,差就差在这一点不同上。
Nope.
这种拼凑式的写法,一定要拧住一个点用力,仿佛楔一个钉子一样,才能有效。否则就都散开了,收不拢。挺考验作者功力的。 书很抓人,不看到结果放不下来。其实让有缺陷的人生活艰难的,是仿佛无辜的每一个“正常人”。即使不说,眼光里的讶异也是一种冒犯,和伤害。
没什么推理,容貌焦虑的抨击也并不深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这些不同立场导致了矛盾和悲剧的发生。
因为,你这一块碎片,注定有一个与你完全匹配的场所。在这个把美丽奉为圭臬甚至于痴狂的时代,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看看这本书!
形式和内容太贴合小说题目了。每个被采访人娓娓道来的自述越看越有意思,最后的真相却令人揪心。只是一个误会,甜甜圈中心看过去就没有了幸福。瘦身了的有羽被砸中了头部,能想到的是被母亲讨厌了,只能痛苦又绝望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单一的审美,身材和外貌地畸形宣传,真是有越来越多的受害者深陷其中。
越看到后面越失望 实在是打不了三分以上 叙事风格有点像告白 但是后面确实不怎么精彩 没有什么反转 结尾以久乃的演讲结束 实在是太讽刺
透过甜甜圈的洞 看到了已死的最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