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她们的封面

她们

玛丽·麦卡锡(Mary McCarthy)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72602955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 美国国家文学奖作家代表作!外科手术般犀利剖析现代女性的困境,读者落泪推荐:“一本值得反复看的书,越看越是想哭!”

♦ 话题涉及到性、爱、职场上艰难打拼、辛苦育儿、和原生家庭的相处,甚至同性的攀比,写尽现代女性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渴望。

♦ 震撼全美的现象级畅销书:所涉话题因过于前瞻、描写“过于犀利而坦白”而被澳、意、爱三国列为禁书,作者直到去世都因此备受非议;私底下读者疯狂传阅,出版一年,即卖掉30万册!

♦ 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作、《纽约时报》连续两年度畅销书、《格兰塔》杂志年度最佳图书!三大布克奖获奖作家、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洪晃、张莉齐声推荐!

♦ 人气剧集《欲望都市》灵感之书、《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广告狂人》女主书单。

-----

凯、多蒂、波莉、海伦娜、莉西、普瑞斯、波奇、莱基,八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刚刚从美国知名女校瓦萨学院毕业。

身为受过最好教育、也自认最新潮的年轻女性,她们个个满怀理想和热情,不甘于像母亲一辈那样,做一个没有姓名的家庭主妇,一心想要通过自己努力在纽约这座城市里打拼出一片天地,而当她们一出校门,种种现实问题却让她们应接不暇:婚前性行为、避孕、丈夫出轨、职场上艰难打拼、辛苦育儿、和原生家庭的相处,甚至同性的攀比。她们本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却发现社会留给她们的选择少之又少。

在这本书里,作者麦卡锡犀利而全面地剖析了现代女性的种种困境。看似冷酷无情,却又直指人心。麦卡锡仿佛看透了女性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或许我们和她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却又面临着极其相似的选择。她们即我们。而什么是女性力量,她们的出路又在哪里,《她们》或许会给你答案。

用户评论
就像序言说的 太年轻不一定能懂 但经历了学业工作恋爱婚姻生育等一系列人生大事件后 会觉得意犹未尽。如果有女儿 不妨在她经历了一段恋爱关系后推荐看看。
“瓦萨女孩”、七姐妹联盟所代表的东西虽然会随着时代演化,但始终表达着特权,故事里围绕瓦萨女孩儿们丰富的细节建立起了中上阶层特权身份与女性弱势群体身份之间奇妙的共存与冲突。作为读者要看到她们的特权,也要看到她们的痛苦——虽然这种痛苦始终有种“我一个干粗活的下人给锦衣玉食的小姐操啥心啊还是心疼心疼我自己吧”的违和感。
好几年前旅途中用app朗读功能读的,所以丧失了很多阅读的理解和乐趣。但是,之后很长时间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某某个情节,有了更特殊的理解。 这种感觉,就像是少年人读红楼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之后自己每成长一点,经典都会给你一层更深的思考,陪着你成长。
评论都写得神乎其神的。但这书是个结构性很好的故事,一个被所有人喜欢的莱基,富有,独立,神秘,放逐了这个小团体独自去了欧洲,最后一章她回来了,揭示了自己的身份,也揭示了看上去美好其实虚伪的友人丈夫的真实面孔——一个迫害女性加恐同的同性恋男子。真是先锋得不得了的大写实风格。
她们就是我们。以大萧条和二战前夕的美国为背景,展现了一波看似具备一切优越经历与资本的女性充满自我探索痛苦挣扎的成长历程。心有戚戚焉,任重而道远。
我也要看不下去了,主角一直被PUA看到我头都大了
从凯的婚礼开始,到凯的葬礼结束。 讲述了一群女孩毕业后的故事,凯的前夫真的是渣男的典范,气得我发表了有史以来最多的想法…比较喜欢波莉,海伦娜和莱基,属于头脑比较清醒的人(除了波莉最开始和有妇之夫交往的地方,幸好她及时止损了,也得感谢她有个太可爱的爸爸)。
8个主人公读着让人头晕,但每一女性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都让人深有同感。
看过之后印象最深的几个地方,一是描写英国管家哈顿八面玲珑的那段,他是真的对这样一份操持家事的工作带有极大的使命感;二是女生对于争做“好学生”的执念,包括普斯顿带孩子那种紧绷,要符合“科学”,希望达成被人欣羡认可的标准,还有凯一直以来渴望在别人眼中显得优秀幸福,在精神康复中心里对于自己成为身体指标最健康的人的骄傲,我觉得是异化规训的悲哀,也反映出女性所受的高等教育与被迫接受做家庭主妇的命运之间存在无法弥合的矛盾;三是对于波莉的善良、脆弱和勇敢,我觉得波莉和其他女孩相反,她没有特别要证明自己的野心,同时她很珍惜身边的美好,虽然也会陷入痛苦,但是也很善于用一种随遇而安的精神应对一切。
是当时,是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