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告别的封面

告别

陈丹燕

出版时间

2022-10-01

ISBN

978757260829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莫言推荐

中国作家中第一批走出国门的背包客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奖得主

陈丹燕 地理阅读30年全记录

旅行文学集大成之作

.

疫病流行,战争爆发,时代变迁,全球旅行已失去太多可能。尽管阅读和旅行无力解决庞大而复杂的现实问题,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双看过世界的眼睛带我们去游历他方,借此获得一个向外看的机会。

本书记录了作 家陈丹燕30年“地理阅读”的旅行历程,她是资深的阅读者和旅行者,我们透过她机智、敏锐、细腻的观察之眼,看到外部世界的美好,意识到旅行和探险,迷人的景观和晴朗的天气,人的耐心和善意,都犹存于世界。现在不是背弃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在地理阅读的文字中,去努力拥抱和爱惜这个备受摧残的世界。

.

1990—2022,带上珍爱的书去旅行,从大西洋里的岛屿,到亚欧走廊的边缘地带:在意大利读壮游作家们的诗与小说,在爱尔兰读《尤利西斯》,在塞尔维亚和土耳其读《哈扎尔辞典》,一次次抵达滋养心灵的经典作品的发源地,一本书打开用文学名著编织的漫漫长旅程。

.

如今我回望那漫长的旅行,从叙利亚边境上的古城一直旅行到多瑙河,到亚得里亚海边上的杜布罗夫尼克,然后,从波兰边境上的古城克拉科夫到维也纳……漫长的地理路线,纷繁的战乱历史,我想要过许多年,旅行者才能无所顾忌地做这样漫长的旅行规划,并得到无数当地人的帮助和爱吧。

——陈丹燕

陈丹燕,作家,电影导演,塞尔维亚旅游局中国形象大使,上海辰山植物园文化园长。她的上海系列非虚构作品获上海图书奖一等奖,长期畅销。她的青少年作品获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金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学金奖,是中国青少年基础读物。她的旅行文学作品获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特殊贡献奖,以及中国百家书店评选的单向街·书店文学奖之年度旅行奖。

目录
.
·序 :1990 年至 2022 年,一个地理阅读者的梦想与实践 …… 001
.
CHAPTER 1 果戈里的罗马松树
·哨子 …… 01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好看,绘图精美
这是一部梦幻的旅行文学。它不同于文字记录加摄影图片的文类形式,也很少描写作者与旅行地之间的冲突与反馈。我想,在她经年累月的阅读里,陈丹燕早就熟谙了那些地理所在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一个常年旅行的书写者,她也早就懂得了如何化解外部视角与当地实况的矛盾,于她,每到一处,只是要把自己更深刻地更妥帖地安置在文学所设置的环境里,她得以向内召唤禅修者般的启悟,建立与世界的联结。所以《告别》的结构会那么特别,有那么强烈的陈丹燕的个人印记,以及艺术化的书籍设计所带给读者的愉悦感受。内容四星,特别的装帧加一星。
陈丹燕老师的一贯风格
逛书店就像是淘金一样,我们总会为自己的眼光买单。周末路过三联书店,逛了半天买了这本书。特别个人化的叙述和写作,又打开了一扇窗。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
希望告别是为了下一次的出发
买的时候很期待,是喜欢的”旅行地理文学”。但是读了前言和第一章,实在受不了了。浓度极高的自我意识,断句似的装腔作势。能不能好好说话?一星给装帧和排版编辑
地理閱讀本就是預設,但那種如故地重遊的感覺的確太吸引人了。
带上书箱去旅行,地理阅读是一种适合文艺读者的旅行方式,精读+贴近作者与时代+读者个人感受与记忆,是文字世界与可触可感世界的交汇,有“身心俱在,身心贯通”的通泰。当然,这样的旅行更似“壮游”而非“穷游”,作者有此机缘,难得。意大利和爱尔兰两部分比较快速,还是主体部分围绕《哈扎尔辞典》展开,最有兴味。作者1990年拿到第一本因私护照,适逢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旅行成为生活方式,而今我们来到时代的接缝处,作者以“告别”为书名,看得出心底的悲观与焦虑。好在还有书,书是城堡,旅行只是道路。
旅行书,随笔书?或者按照陈丹燕的说法应该是地理阅读书。哪个文艺青年没有期待过带着书去旅行朝圣呢,跟着故事的展开前往故事里那些作为原型的地标性建筑,然后坐在那边去读对应的章节。你的想象力会在那一瞬间空前盛大,仿佛进入了沉浸式剧场,看到故事里的主角出现在你面前,他们的故事也随之展开。 读书的时候会很羡慕陈丹燕老师的描写手法,即使没有看过她提及的书,但也能根据她的文字进入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不过比起《哈扎尔辞典》,《尤利西斯》这部意识流大部头还是太可怕了,即使有了陈老师带着去看但还是看的昏昏欲睡……而且也完全没有get到有趣的地方。由此可见,我和此书的缘分可能还没有到……(私心因为这点扣掉一星)
我看的是井上里津子的《告别》,但豆瓣找不到这本书,暂时先存档记录吧。 作者很细致的记录了母亲和父亲从生病到死去的时间里,身为子女的心理历程。读起来有些感悟,可能因为父母还都身体更好,没法感同身受。 作者在母亲去世后有很多后悔,父亲去世后有很多对不起。但其实再来一次,我觉得作者也不可能做的更好,照顾老年人这件事,是一个沼泽地吧,把所有的感情与回忆慢慢吞噬殆尽。直到老人死去,就给子女的只有心脏处莫大的空洞 想起来我姥爷走的时候,我妈妈哭的死去活来,“我再也没有爹了” 嗯,给妈妈打个电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