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生活的代价的封面

生活的代价

[英]德博拉·利维

出版时间

2023-08-01

ISBN

978757261156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德博拉·利维女性成长三部曲第二部:论女性与家庭生活。被《卫报》评为“21世纪100部佳作”,获2020年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生活崩塌了。我们试图控制自己,保持冷静。接着我们却发现,自己并不想保持冷静 …… ”一个女人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打破旧有界限,在一个对她不利的世界中获得一个小角色?这是历史上每个女人的故事——她们用自己的爱和劳动创造了一个家,结果是满足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的需求。

在这部短小、感性、富有争议性的纪实作品中,作家利维不仅坦诚回顾了自己婚姻破裂、母亲逝世的人生至暗时刻,更思考了对女人而言什么才是有意义、有价值、有乐趣的生活。她援引西蒙娜·波伏娃、詹姆斯·鲍德温、埃莱娜·费兰特、玛格丽特·杜拉斯、大卫·林奇和艾米莉·狄金森等艺术家或思想家的作品,勾勒出何为女性生活的终极自由。李翊云、珍妮特·温特森推崇,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案头书。

************************************

※ 利维能敏锐地观察到平凡而微妙的事物,只用几笔就勾勒出令人难忘的细节。

——李翊云(美国作家)

※ 我爱上了德博拉·利维的《生活的代价》,惊艳于她如此将性别、政治、旅行和悲伤编织成一个凄美的故事。

——娜塔莉·波特曼(美国演员)

※ 这是历史上每个女人的故事,她们用自己的爱和劳动创造了一个家,结果是满足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的需求。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是一份雄辩的宣言,表达了利维在后家庭世界中的“全新生活方式”。

——《卫报》

※ 利维是一位慷慨的作家。这部短小、感性、充满争议的回忆录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关于她生命中的痛苦里程碑——婚姻的结束、母亲的死亡——它也关于活着是什么。除了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外,我想不出还有哪位作家能更好地写出边缘、家庭、非事件以及身为一个女人的意义。这本关于大主题的小书,谈论的是如何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观察家报》

※ 巧妙、实用、干脆利落。一出冒险、激进的生活宣言。水深可能超出你的水性,但你依然能畅游其中。

——《新政治家》

※ 每个句子都是清晰和优雅的小杰作。

——《电讯报》

※ 利维不会告诉其他女人要以她的方式,或以任何一种方式去生活。身为一个成熟的女性主义者,她不会这样做。然而,她希望我们了解她的快乐,她在这种全新而未知的生活中茁壮成长。她的作品同样如此。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措辞的:“你此刻读到的文字,正是以生活的代价为原料,以数字墨水制成的。”

——美国国家广播电台

※ 在她五十多岁的时候,利维不是为她的同龄人,而是为新一代人书写她的生活。由于我们倾向于把女性主义说成是一波又一波被代沟隔开的浪潮(最近一次是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之间的所谓裂痕),我们经常关注女性之间的分歧。如果我们把所有女性的处境都看作是在一个只给予她们次要角色地位的社会中试图争取把自己当作主要角色,那会怎么样?

——《哈珀》

德博拉·利维,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小说曾三次入围布克奖,并入选弗兰克·奥康纳短篇小说奖和BBC国际短篇小说奖。《泰晤士报》评论她是“当代英国小说中最令人兴奋的声音之一”。她为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写过多部剧本。

.

译者 | 王如菲,英美文学硕士。译有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的非虚构作品《深时之旅》和《荒野之境》。

目录
1 大银
2 暴风雨
3 渔网
4 生活在黄色中
5 重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温柔,敏锐,残酷,又幽默
《大银》的故事非常精彩,以至于启发我从今天开始也以生活的代价为原料去写作。所以,心碎的生活在保有才华时也值得过。
三本里最感慨的一本。是一个漩涡,所有的情节向不可见的深处流去。离婚、丧母,“只身经过漆黑而发蓝的暗”,迷茫后重启。我甚至喜欢那些修车和通厕所的段落,单身女性正是在解决麻烦中重生的,午夜窗外涌来市声,“我意识到这就是母亲去世后我想要的东西。更多的生活”。
“如何感受,便如何谈论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自由,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自愿放弃了。”德博拉以生活的代价为原料,写下这些让人内心为之一颤的文字。这是我一直渴望去写的文字——关于人未被满足的愿望,是如何隐匿在日常的罅隙间,等待被唤醒、被讲述、被铭记。这本书让我再次相信,也许自己的生活也并非毫无意义,它值得被书写,像这样被坦诚动人地记录。
陪来沪旅行朋友逛街的两天在地铁上读完,读到会心处会拍照分享给确定会喜欢的朋友。除了简洁、克制、精准但又情感密度极高的句子,段落与篇章之间的巧妙起承转合,最喜欢的是女作家人到中年仍然对性别、对情感的持续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并不强调答案指向性,而是仍然会曝露自己的不确定、困惑痛苦,及模凌两可的处境,在一个人的成长史中,这个也许不是“强”,但是“强大”,就像其中一篇写到“长久以来,我对自己所怀有的对永续之爱的渴盼感到悲伤,但我永远不会止息这份悲伤,这种永续之爱不会让牵涉其中的人失去自我。我似乎并未目睹太多将这一切统统实现的爱情,所以这种理想或许注定是幻影。这个幻影会向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虽非政客,但它肯定会提出许多政治问题。”至少我们已经开始提出问题吧。然后每一篇都喜欢,对。
愿我能找到勇气只身穿越“漆黑而发蓝的暗”。
读至30页。
年届五旬迎来离婚的女作家反思自己的婚姻生活,意识到社会公认的幸福婚姻是建立在女性的奉献和逆来顺受基础上,宁可抛弃掉父权制王冠上那些毫无价值的珠宝,以家庭生活为代价换取写作的自由,只身走入漆黑而发蓝的暗(德博拉·利维真的很喜欢杜拉斯的《物质生活》)
如果连自身的自由都无法想象,那我们过着的便是一种错误的生活。
囫囵吞枣地看完了前半本 突然意识到不行,得重新慢下来看 于是从头慢慢读,看了两天,仍然还是觉得书的后半部分会比前面好看一些。特别喜欢《共和国》,波伏娃意识到了女性在写作与家庭的平衡中 必然是比男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特别有共鸣是因为最近在看《我的天才女友3》,莱农婚后要写作要创作实在太难了…。以及从母亲逝去那里 直至结尾,想长长叹一口气。